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老百姓日子怎样越过越红火?

新中国发展面对面⑤

  “建国”,这个词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时代印记和家国情怀。2019年以来,全国多地发起“寻找身边的建国”“我的名字叫建国”“我与共和国一路同行”等活动,寻访共和国同龄人,讲述他们70年的生活变迁。千千万万个“建国”的“小确幸”,犹如滴滴水珠折射出奋斗人生的多彩光辉,好比涓涓细流汇集成幸福中国的汪洋大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是对新中国奋斗者的最好诠释。7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依靠人民,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为奋斗者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创造了属于人民自己的美好生活。

  一、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

  一个国家的国名,往往是这个国家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新中国诞生前夜,关于新生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国名,有过不同的方案。有人提议取名“中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有人建议使用“中华共和国”,还有人主张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等等。经过反复酝酿和考虑,最终确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新中国的名字上,鲜明亮出了人民是共和国的主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党和军队来自人民,从人民之中获得最深厚的力量。战争年代,正是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带领人民军队才有了“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情和底气。人们常说,井冈山革命火种是在苏区人民的支持和掩护下得以燎原的,延安红色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更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人民是共和国的伟大建设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新中国辉煌成就是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起早贪黑辛勤干出来的,共和国的坚实大厦是中国人民一砖一瓦日积月累艰苦建起来的。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立潮头、披荆斩棘,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砥砺前行,为推动新中国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汇聚了洪荒伟力。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挺立的是中国人民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浸透的是中国人民风雨兼程的辛勤汗水,凝结的是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渴望追求。

  人民是共和国的最终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中国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和价值取向,做到人民有所呼、党就有所应,使党和国家事业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70年来,正是有了人民意愿这把最好的历史尺子,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共和国才顺应时代潮流,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大件”,在中国人民生活中是一个多么具有历史印记的词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成为那个时代每个家庭都渴望拥有的稀罕物。八九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样家用电器,是逐渐富起来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标配”。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琳琅满目的商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四大件”这个说法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记忆。

  “芝麻开花节节高。”70年来,中国人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早已告别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宏大叙事的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改变,见证这一历史奇迹的人们是多么的感慨,生逢这一美好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70年来,中国人民的收入大幅度上升,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过好日子的腰杆硬了。我们的收入水平不仅体现在整体提高上,贫富差距也逐渐缩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0.491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天,过上殷实生活的人们,正在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告别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的消费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转变,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迭代。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撸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选择;“唯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解决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是关系亿万群众幸福生活的大事,也是党和政府的牵挂和责任。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家底”越来越厚实,我们拿出更多的钱改善民生,不断推出一个个惠民政策,不断实施一个个民生工程,不断解决一个个突出难题,向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迈进。

  兜底保障不断夯实。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幸福中国不能落下贫困群众。我们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做好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境儿童等低保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我们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近6年来平均每分钟就有近30人摘掉贫困帽子。

  70年时光变幻,新中国发展的指针划过960多万平方公里,为中华大地带来万千改变。在这部壮丽的时间交响曲中,最生动、最具象、最触动人心的,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幸福乐章。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春风和煦,山城透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19年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千里迢迢来到重庆,看望大山深处华溪村的贫困农民,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像这样风雨兼程、访贫问苦的足迹几乎遍布大江南北。

  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雪域,从太行老区到乌蒙山脉,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习近平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用脚步践行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情怀和理念。

  “人民”二字,重于千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立场问题,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人民至上的不懈追求,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一思想好比指南针,指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旨归。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永恒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正如革命年代有老百姓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9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怀揣这样的初心,抛头颅、洒热血干革命,敢拼搏、战天地搞建设,当先锋、闯新路促改革,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回望过去,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展望未来,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以人民群众评判为第一标准,依靠近14亿人民的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在未来30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员干部绝不能以精英自居,自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多出了几趟国、多去了几个地方,就瞧不起群众,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过去,我们涌现出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王伯祥这样做群众工作的典型,他们一心为民、服务百姓,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出非凡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要以他们为榜样,把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四、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361万、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改造棚户区住房620多万套、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减少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一组民生数据,是2018年老百姓收到的“硬核”大礼包,反映了党和政府为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作出的努力。

  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以推进,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锲而不舍破解突出难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民生“痛点”得到明显缓解,但与老百姓更高质量生活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这些难题的解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民生,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不破楼兰终不还”,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截至2018年年底,还有1660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且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距离完成脱贫任务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17年9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各方面都加大了脱贫攻坚力度。必须在此基础上,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加强督促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胜利收官。

  “众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力促进社会和谐。2018年1月以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国,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如浩瀚东风涤荡污浊,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一个好的社会,不仅要人民生活富裕,也要社会安定和谐。必须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发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最精彩。共和国70年的非凡成就,是亿万中国人民努力向前奔跑的结果。在前进征程上,每个人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必将汇聚成追梦圆梦的磅礴伟力,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