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习近平谈科技创新: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总书记关心科技创新综述报道
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上海,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企业、园区、科研基地)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陪同下,深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企业、园区、科研基地,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详细] 国家综合实力核心是技术创新 (郑州,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南郑州考察时,来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深入隧道掘进机“腹部”,观看机器操控。他说,现在进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装备制造业支撑,掘进机正逢其时。掘进机是工程“穿山甲”,你们自主创新做得很好,掌握了这个技术,工程效率和安全得到极大提升,你们的事业很有意义。 他指出,中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实现中国梦,装备制造业这个基础必须打牢。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还是技术创新,不掌握科技创新最灵魂、最根本的东西,就掌握不了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命运。[详细]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 (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详细] 我国经济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湖南中南大学,考察高校科技创新)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期间来到中南大学,视察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这两个机构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和粉末冶金特种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应用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习近平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对他们刻苦攻关、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肯定。 他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详细] 实施创新驱动不能等待观望懈怠 (北京中关村,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就此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详细]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辽宁,视察东北老工业基地及高新区) 2013年8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29日上午,他来到位于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听取产业园区负责人关于自主创新的情况汇报。他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高新区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他希望高新区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组合,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详细] 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2013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这是载人航天战线经历21年艰苦奋战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胜利,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成就。 他强调,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们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详细] 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湖北,视察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21日下午,他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示范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在光谷展示中心,习近平详细观看了光纤通讯、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创新成果展示。他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在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走进生产车间,考察生产环节和流程,同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谈,勉励企业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武汉重机生产车间,对围拢上来的工人师傅,习近平动情地说,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工人阶级要把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详细]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北京,考察中国科学院)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要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他强调,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他指出,党中央对我国科技界寄予厚望。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