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加强学风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樊友山

  善学者顺势兴,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政党的发展亦是如此。十八大以来,为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好的学习生态要有好的学风滋养。建设好学风是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前提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信仰与责任担当的具体表征。

思想方法是反映学风的重要标志

  党的学风建设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对党的形象、人心向背甚至党的生死存亡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要求树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关键要看能否将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即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说来,就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不能带有僵化的教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辩证、历史、全面的角度,坚持联系、变化、发展的观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党员干部应克服“本领恐慌”,练就“打硬铁”的功夫,学习好为人民谋福利的各项本领。学习本领,须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剔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作风。总书记要求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就是因为学习与学风问题关系全党上下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贯彻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关系党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素质。

学习方法是落实学风的关键环节

  好的学风从来不是天然而来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告诫全党,学习马列不是为学习理论而学习,而是要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和创新,适时实现理论的飞跃。要做到“有的放矢”的内容丰富,涵盖广泛,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与务虚研讨、专题调研、重点工作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学习法,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学习与务虚研讨相结合。“务虚”与“务实”是对立统一的。眼界决定境界,登高才能望远。只“务实”,埋头于具体事务,被碎片化的工作包围,必然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只“务虚”不“务实”,必然落得“空谈误国”的下场。把学习与务虚探讨相结合,以科学理论方法为指导,以具体实际问题为牵引,推动学习出体会、体会变思路、思路变措施。一言以蔽之,做好学习与务虚研讨相结合就是一个科学的“头脑风暴”过程。各级党组织进行党委(组)中心组学习、专家辅导学习、党课学习时都要结合各自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力争做到有问题、有碰撞、有收获。“务实”要研讨具体问题的关键方面,“务虚”要讨论贯彻战略思维、系统统筹和顶层设计。务虚研讨作为学习向实践转换的重要环节,推动不同体会心得相互碰撞,推动工作思路形成集体认识。

  学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时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的著名论断做了详细的阐释。总书记强调,“我们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专题调研要做到“细、实、快、活”。具体说就是:精细规划专题验证调研,科学掌握各种情况;把务实精神贯穿验证始终,实事求是谈问题,找思路;快速行动,使举措跟上形势,反映形势,塑造形势;结合实际,灵活推进专题验证调研,不拘泥于固定程序。

  学习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实际工作中,我们须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干事创业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各种工作在地位上是不同的,有日常、有中心、有重点,理应重视对重点问题的梳理、研讨、调研和解决,不断提高“知行合一”的质量和推动工作的整体实效。抓重点工作要专门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理论技术引领,广泛宣传教育动员,重视过程监督考核,结合实际变化适时推进调整,为重点工作执行创造好的环境。

理性反思是改进学风的内生动力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这是周恩来总理内省反思精神的生动写照。优秀的人物和伟大的事业通常是以富有理性反思精神为基础的。好学风的养成之路必然从学习实践者的思维意识出发。

  问题意识是学习走向实践的逻辑起点。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领导干部首先要有认识感知问题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可以说,问题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关于必然性的探索路标,是实践工作取得实效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应准确定位国际国内基本态势,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重要问题,围绕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问题求真务实地展开深入学习研讨、调查研究,探寻规律,洞察错综复杂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能力提升是从学习走向实践的重要目标。发现问题是前提,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见功力。能力本位是当代社会重要的价值导向,也是从学习走向实践的目的展望。学习的目的不是培育“知识储存器”或“技能机器人”,而是培养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我们的学习应该坚持能力提升的内容导向,突出广大党员学习知识、理论、技能的目的是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要使广大党员从思想上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应针对群众工作和日常工作中的能力不足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做到“缺什么,学什么”。此外,须完善学习提升能力的制度设计,将能力提升作为考察党员干部业绩的重要标准,激励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地加强知识理论学习和能力素质提升。

  思维创新是从学习走向实践的必要前提。思维创新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并结合现代科学方法培育思维方式,是提升人们改造世界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当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培育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其实就是要培养一种科学的学习实践思维。坚持学以致用原则,走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维局限,坚持从否定中求创新,从探索中求创新,从优化中求创新,从差异中求创新,将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相统一,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不断加强改善我们的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