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
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格局解体,“一超多强”的提法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力量对比,就长远而言多极化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现在有人从乌克兰局势推论当前的国际政治态势就是“新冷战”的开始,对此应该慎重评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及国际关系民主化浪潮下,各国之间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潮流成为构建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支撑。 美国奉行“两洋战略”挤压中俄的战略空间,希望打造由其主导的单极格局 自20世纪初逐步崛起为全球大国以来,美国始终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一直奉行“两洋战略”,即通过控制分别位于美洲大陆两侧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制海权,进而主导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两洋战略”不仅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也是整个20世纪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一条主线。大西洋是其家乡之水,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以“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为基础,建立起了相对牢固的美欧同盟关系。美国主要通过北约东扩和北约新战略,利用和控制欧洲,防范俄罗斯东山再起。在太平洋一侧,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更是明确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全方位“重返亚洲”。美国通过建立并深化与日、韩、澳等国的双边盟友关系,实现其在亚洲的长期存在和战略主导权,尤其是利用日本防范和遏制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美国的“两洋战略”严重挤压了中国和俄罗斯生存空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及当今的乌克兰乱局都是美国在亚太遏制中国及北约东扩引起中俄两国强烈反弹的结果,并且直接造成地区局势的高度紧张甚至爆发低烈度地面战争。美国虽然坚持维护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但是不可能出现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美国倡导的全球领导是有选择性的单边领导,不管是小布什时期的强势反恐,还是今天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美国的对外战略都是围绕其国家利益进行。今天美国虽然国力衰弱了,但是仍然可以稳坐“一超”的交椅,只是不具备战略远见,同时更加无力领导世界。 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成为构建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 冷战后,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英国《经济学家》等西方多家媒体预测,中国的GDP将在十年内超过美国。以2013年为例,在全球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成功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27.76%,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复苏重要引擎。 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在新时期仍然应该坚持韬光养晦,不当头,不争霸,这应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基本国策。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外交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也完全有能力保持战略主动,不会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外战略中稳重有进。在中国对外关系体系中,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需要协调的最重要双边关系,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焦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应邀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就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向世界传递了中美选择不冲突、不对抗,共同致力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2013年习近平主席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首站,通过这一系列密集的高层交往,中俄进一步加深了战略互信,提升了务实合作,活跃了人文交流,加强了国际协作,使中俄关系成为当前我国层次最高、基础最牢、内涵最丰富、最具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战略伙伴关系。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我国领导人着眼于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现实与长远需要,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绘就了我国同周边国家全面拓展合作的宏伟蓝图。 俄罗斯正在恢复全球主要政治大国的战略地位 当前国际社会及中外媒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是“王者归来”,而普京也誓言建设一个“强大的俄罗斯”。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新的内外安全挑战,普京在新的任期内加紧对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具体表现在:整合原苏联地区,将其打造成多极世界中独立一极的战略依托;加快融入亚太一体化的步伐,为国家快速崛起创造有利条件;稳定与改善对欧洲关系,加强对美国的战略防范。总体看来,近期普京大幅调整外交战略运筹重点,有望成为中俄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机遇。 2011年10月3日,普京在《消息报》发表文章,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同年11月1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签署了一项正式协议,计划到2015年正式建立“欧亚联盟”。俄罗斯一直给乌克兰施压,把长期以来与欧盟协商要加入欧盟的乌克兰拉进普京计划的“欧亚联盟”,作为新俄罗斯“迷你”帝国的中坚力量。在美国全球部署特别是北约东扩顺利推进的同时,对于俄罗斯这个大国的激烈反弹评估不够,认为俄罗斯实力萎缩,不可能再与过去的苏联同日而语,即使2008年北约宣布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将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立刻表明其底线出兵格鲁吉亚,美国仍然未能警醒和自检。而普京认为乌克兰当前事态发展是对俄罗斯核心战略利益的真正威胁,最终出兵克里米亚并且肢解了乌克兰。当前在欧美加大对俄罗斯制裁的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战略依托,2014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和中石油在经历了10年的艰难谈判后,就每年对华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达成一致,中俄以能源安全为基础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 欧盟、日本虽有相当实力和影响,但是在对外战略上基本追随美国“搭便车” 经历了六次扩容,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8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此外,欧盟还成功地在部分成员国内实施了统一的货币——欧元。新世纪伊始,欧盟曾提出“正统一起来的欧洲”应责无旁贷地“从促进稳定和提供发展范本两方面主导国际事务”。欧盟在争取全球主要领导地位的努力中离不开对美国的借重,特别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欧洲的领导力大打折扣。尽管美欧之间有矛盾和歧异,但它们毕竟从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文化传统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战线,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歧异是次要的。从外部来说,美国一直在向欧洲施压,要求欧洲冲到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最前沿;当前的乌克兰政府倒向欧美后更是一再向欧洲示好,把抗衡俄罗斯的希望寄托在欧洲身上。 在亚洲,美日同盟在冷战后结束漂流,逐步确立中国为假想敌。日本多年前就在经济层面提出了东亚经济合作的“雁行模式”,同时日本的对外战略一直依托美国希望成为亚洲的领导者,特别希望与美国并立为亚太领袖。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需要时间来适应,因此中日关系还处于结构性转换的关键时期。自2012年9月,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以来,日本右翼化趋势愈益明显,日本借助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尤其是2012年底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之后,日本政府对外战略转型进一步加剧了右翼化态势。美国从其“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对日本安保政策变化采取纵容和鼓励的态度。不管是在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期间,公开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还是近期美国公开表示“欢迎日本政府关于集体自卫权和相关安全事务的新政策”,都说明美国对日本的外交转型和加强美日同盟的举动进行了积极回应。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构建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 在“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极”以外的力量也呈上升趋势,甚至势头更为强劲,尽管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增多,但整体实力增强的大趋势未改,世界多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于是取代“多极化论”的“非极化论”再次受到重视。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金砖五国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创设的银行,意味着经济总量占到全球21%、拥有全世界40%外汇储备的金砖国家,在全球金融架构中将发挥更积极的影响。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