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复委〔2014〕42 号
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高我校教职工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 充分认识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教职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基本单位,是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加快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准确把握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础,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激发生机活力为重点,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关键,切实加强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努力实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作用突出的目标,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 3. 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引领教职工党员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牢记根本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职工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和医德医风。加强形势任务教育,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及时了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教育、科技、卫生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升站位,自觉投身改革发展。加强知识技能教育,组织党员广泛学习与本单位、本部门和本职岗位工作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党支部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采取主题宣讲、影视观摩、专题调研、经验分享、交流研讨、事迹教育、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多种载体开展学习,调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实效。 4. 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坚持和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教职工党支部组织生活一般每月开展一次,提高组织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党员参加多种形式、多层次、经常性的党内活动。精心设计组织生活的主题和内容,紧密围绕学校和本单位、本部门中心工作,切合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党支部活动,在抓好党员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党支部可围绕搞好教书育人、推进学科发展、加强师德建设等开展活动,党政管理人员党支部可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素质能力等开展活动,后勤服务人员党支部可围绕提高业务技能、提供优质服务等开展活动,医务工作者党支部可围绕搞好科室建设、推进学科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开展活动。要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发动党员积极为推进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引导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善于结合重大会议召开、重大政策出台、重要节庆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注重运用学习讲坛、座谈讨论、读书会、仪式教育、主题实践、公益活动、调研考察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做到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达到党员受教育、支部添活力的目的。每年每个党支部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党委组织部门每学期提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计划,分党委(党总支)要定期对党支部组织生活作出布置、提出具体要求。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职责,保证组织生活会前有主题、会中有引导、会后有记录。 5. 立足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巩固创先争优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鼓励基层党组织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特点,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健全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以推广“全员导师制”、开展“为人、为学、为师”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为抓手,引导党员教师做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表率;以推行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挂牌服务等为抓手,引导机关、后勤和公共服务部门党员做爱岗敬业、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表率;以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开展义诊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为抓手,引导党员医务工作者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表率。各级党组织都要大力发掘和宣传各个领域、各类岗位、各级层面的优秀党员和党员团队,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党的旗帜举起来,使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感受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切实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6. 加强党员管理监督。严格组织纪律,建立健全党员参加党内活动记录制度,党员出席活动情况要及时向本人反馈,对无故缺席党内活动的党员,要提出严肃批评。强化党员管理,特别是对外出学习、挂职锻炼、援边服务的党员要加强沟通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做好外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较长一段时间赴海外讲学研修、交流任职的党员,要保持经常联系,加强关心和沟通,返回后党支部书记要与其谈心,了解其在海外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根据校党委部署,结合年终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党员民主评议,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党员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纪律意识。探索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党支部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7. 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做好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变“坐等上门”、“等待成熟”为“主动联系”、“积极引导”,把工作重心前移到写入党申请书前的关心和引导上,争取把更多优秀知识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要尽快找本人谈话,加大跟踪培养的力度。对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职工,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培养特别是思想上入党上,加强入党动机教育,强化实践锻炼,全面深入进行考察。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可由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委员或在群众中有影响、有声望的党员专家教授担任联系人,通过自学、党校培训、个别辅导、谈心谈话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培养。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申请入党,分党委(党总支)需报校党委组织部备案。 8. 强化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工作。以服务党员、凝聚党心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鼓励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对子,鼓励党员学术带头人为青年教师作业务讲座,从思想、工作、学习上指导和帮助年轻党员的成长进步。关心党员在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解决,视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通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形式,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积极创建服务型党支部。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服务群众需求,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群众积极性。通过开展“党员服务日”、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科普讲座、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鼓励教职工党支部之间,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与校外有合作关系的党支部之间广泛开展“双结对”活动。 三、切实抓好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9. 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注重培养和推选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党性观念强、思想作风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师和医务人员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对应的教学、科研、医疗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注重推选政治业务素质高、党性观念强、有奉献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机关、直属单位、后勤产业等部门党支部书记一般由部门或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要有计划地把符合条件的年轻后备干部安排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锻炼,像培养学术骨干一样培养党支部书记。 10. 加大培训指导的力度。抓好新上岗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任职培训,定期开展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校、院两级党组织可定期组织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工作交流和情况通报。分党委(党总支)要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分析情况,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加强对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关怀激励,建立分党委(党总支)书记与党支部书记定期谈心制度,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谈心谈话。 11. 建立发挥作用的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职工党支部设置形式,尽可能与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组织相对应,合理控制党支部规模,对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应适当进行拆分或设立若干个党小组,以便党支部书记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党支部书记一般应参加所对应的系所、中心、教研室、实验室、科室等的工作会议,参与讨论相关重要工作和事项,发挥在日常中心工作中的作用;行政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之间要加强经常沟通,就重要问题交换意见。各分党委(党总支)要定期就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向党支部书记通报,征求他们的意见,吸收他们参加本单位重要会议。学校重要会议可通知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出席。各单位在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时,应结合实际对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予以体现。 12. 严格对党支部书记的要求。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承担起支部建设组织者的责任。要主动钻研党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组织协调、宣传动员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关心和了解本支部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增进团结、化解矛盾、调动党员积极性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要主动围绕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等中心任务来谋划党支部工作,创新活动载体,落实任务要求,抓好支部建设。要支持行政或业务负责人开展工作,经常与他们沟通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四、完善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保障机制 13. 加强组织领导。校党委定期了解和分析教职工党支部工作的现状,研究提出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党委组织、宣传等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特别要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工作对策和建议,加强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检查。分党委(党总支)要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具体指导,经常研究党支部建设,年初抓计划制定,年中抓检查落实,年终抓总结点评。 14. 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基层党建特色项目资助平台,鼓励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工作载体、工作机制,对特色项目予以资助。建立优秀组织生活案例评选平台,定期评选一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注重创新、党员欢迎、具有实效的基层组织生活案例,供全校教职工党支部学习参考。建立党建课题研究平台,鼓励和支持基层党务工作者围绕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党建课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路和举措。建立基层党建成果展示平台,每年“七一”通过橱窗、校园网、校刊等渠道将党建特色项目、优秀组织生活案例、优秀党建研究成果等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展示。 15. 建立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党支部工作记实制度,如实记录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和支部党员出席情况;分党委(党总支)要定期检查《教职工党支部工作记录本》,对活动开展不正常的党支部要求限期整改。建立健全教职工党支部工作报告评议制度,每年年底党支部委员会应向全体党员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就党支部建设问题经常听取党员意见。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校党委每年对分党委(党总支)抓支部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分党委(党总支)每年对所属党支部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党支部要给予表扬,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要予以批评和整顿。建立健全党内表彰激励机制,校党委每两至三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各分党委(党总支)可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评优表彰活动。 16. 强化条件保障。保障基层党建经费投入,加大校级管理的党费向基层党组织返还的力度,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分党委(党总支)要统筹使用好上级党组织下拨的党建经费,确保教职工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需要。各单位还要从时间、场地、设施等方面为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高我校本科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 1. 重要意义。学生党支部是团结带领学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党组织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加强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党支部在凝聚服务学生、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本科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党支部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有的党支部党建工作思想引领不够,组织动员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些学生党员党员意识不强,理论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部分党支部书记能力经验不足、有效办法不多,组织生活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吸引力感染力不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2. 目标要求。按照支部团结有力、党员示范引领、工作扎实有效、师生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着力推进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着力深化“党员成长计划”,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生机活力和学生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 二、提升组织生活质量 3. 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制定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谈心制度和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坚持每2 周举行一次组织生活,认真填写《学生党支部工作记录本》。严肃组织生活纪律,对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党员,要及时进行批评帮助。鼓励因担任重大活动志愿者,赴外省市交流、支教、实习等集中外出的学生党员,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的方式开展组织生活。 4. 增强组织生活思想性引领性。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组织生活作为学生党员提升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意识的重要载体。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学习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加强党性修养为重点,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塑造人格品性为重点,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支部要指导党章学习小组开展理论学习,引导班级同学学习党史国情校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5. 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感染力。围绕学生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以重大节庆日、重要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采用文本研读、交流讨论、知识竞赛、主题实践、榜样示范等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月编发《组织生活参考》,支部书记要做好会前设计和会中引导,提升组织生活质量。邀请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专家讲师团成员、院系分党委(党总支)负责同志为学生党员上党课,深入解读理论热点难点问题;鼓励院系邀请教师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等担任指导教师,以“一师一书一小组”的形式开展经典理论研读活动;鼓励学生党支部与机关、教师、离退休、社区等校内外党支部开展“双结对”活动。 三、构建服务型党支部 6. 党员要带头服务身边同学。每个党支部至少要设立一个服务班级、服务同学的项目,推动党员扎扎实实为身边同学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党员要在日常生活、关键时刻和重大活动中起骨干带头作用;要实行“寝室党员联系人”制度,每位党员对应联系若干寝室,主动关心同学、及时发现问题、带动共同进步。围绕思想问题,要认真倾听、耐心说服;围绕学习困难,要分享学习方法、开展学业辅导;围绕生活困境,要及时关心、提供帮助。 7. 党员要带头服务社会。依托在学生生活园区、书院、后勤部门建立的党员服务岗,积极参与文明和谐校园建设;依托学校和院系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支教、法律援助、生态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党员社会实践项目,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和课题研究,认识和体验世情、国情、民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智。 8. 党支部和党员要引领带动服务。推动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实现“每个支部有品牌,每名党员有行动”,每个学期组织每位党员至少参加3 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党员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带动团支部和班级的形式,实现组织一次服务活动、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学校构建“党员志愿服务联盟”,鼓励院系积极参与组团式服务项目;开放院系资源,组建全校党员社会实践基地群,逐步形成学校搭台、院系推动、支部组织、党员带领、学生参与的立体化服务格局。 四、完善“党员成长计划” 9. 系统制定成长目标。着力突出目标确立的科学性系统性。学生党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党员意识、群众观念、勤奋学习和个人修养等五个方面,在党支部的指导帮助下,确立学年成长目标。学生党支部应在学生党总支的指导下,围绕支委建设、党员队伍、工作机制、支部发展和群众反映等五个方面,设立学年发展目标。 10. 切实加强过程指导。着力突出学生党总支和党支部的指导作用。按照“发现偏差、分析原因、指导纠正”的步骤,定期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成长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党支部要指导帮助党员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成长目标,学生党总支要对党支部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予以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党员成长计划”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管理、线下指导。 11. 科学评估成长实效。着力提升成长效果在群众中的知晓度、满意度。党员和党支部年度成长目标的实现情况,在接受学生党总支和党员评议的同时,应当通过支部扩大会议、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监督评议。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对于群众满意度不高的方面,应当纳入下一轮成长计划的目标制定中;对于评价不高的党员,要及时教育帮助。 五、强化工作保障 12.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组织、宣传、学生工作等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院系分党委(党总支)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关心和指导,建立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学生党建工作,分党委(党总支)负责同志每年至少给学生党员讲一次党课或作一次形势报告。学生党总支(党建核心组)要建立组织生活巡访制度,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和检查。各单位要从时间、经费、场所、设施等方面对学生党建工作予以充分保障。本科生党建工作情况将作为院系学生工作年度考评的核心内容。 13. 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担任,推选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选好配齐支部委员队伍,对因实习、交流等原因连续3 个月无法开展工作的支部委员,应及时按程序进行调整增补。完善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新上岗支部书记培训;每2 年完成一次在岗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轮训;每月举办支部书记沙龙或支委工作坊,通过支部书记集体备课、工作实务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 14. 落实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优秀学生党支部、优秀学生党员评选,定期开展优秀组织生活案例和党支部特色项目展评,培育院系党建工作品牌。建立优秀党支部与新生党支部结对交流制度,适时举行优秀党支部巡展、优秀支部书记巡讲,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学生党建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重点资助一批专项研究课题,推动党建工作创新。 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提高我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要求 1. 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生是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和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 年基本形成富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教育,要求我们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研究生的桥梁纽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和促进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增强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近年来,我校以“示范党支部创建”为主要抓手,认真推进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必须看到,研究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党支部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党支部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完全适应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变化,影响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当比例的党支部骨干缺乏党务工作经验,制约了党支部工作的水平;少数党员的党性观念不强,参加党支部活动不够积极主动,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些党支部存在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质量和效果欠佳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威信和作用发挥,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3. 把握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工作,着力加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进一步激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校研究生爱国进步、刻苦学习、发奋成才,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二、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 4. 优化完善党支部设置。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和学习生活特点,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灵活合理设置党支部,加强延期毕业党员和在海外交流党员的管理,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全体研究生党员的广泛有效覆盖。合理控制党支部人数规模,每个党支部一般不超过30 人,超过20 人的应设立若干党小组。师生联合党支部中的学生党员,一般应成立单独的党小组,并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活动。 5. 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或者推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教师、学生党员担任。由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应兼任党支部指导教师,指导和帮助党支部委员会开展工作,带领党支部委员会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党建工作专题研究,参加半数以上的党支部活动,出席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并展开深入点评。辅导员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 6. 加强党支部骨干培训。根据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活动,确保每位党支部书记接受不少于30 学时的上岗培训和每年不少于12 学时的在岗培训,切实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设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沙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促进党支部之间的学习交流。院系在做好党支部书记工作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范围,确保所有研究生党支部的委员至少接受一次党务工作专题培训。 7. 提高新党员的政治素质。重视在研究生中发展党员,引导广大研究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深入考察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和现实表现。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探索建立包括导师、辅导员、各类同学代表(班级、寝室、实验室、课题组)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把相关人选公示制度、无记名投票制度贯穿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各个环节。 8. 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以正常化、受欢迎、有实效为目标,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研究生党支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贴近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学业、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开展组织生活,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每月编发《组织生活参考》,总结和推荐优秀案例,提高组织生活的整体水平。每年开展党员群体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收集掌握少数党员在思想上、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培训,帮助党支部书记正确有效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完善党支部活动记录制度,逐步推行网上登记,加强对党支部活动情况的经常性督查。建立党支部活动信息公开制度,定期通报活动开展情况和党员出席情况。 9. 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高度重视党支部思想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组织开展国情考察,不断深化研究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围绕提高党性修养,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学习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围绕涵养人文情怀,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和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增强爱国奉献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围绕树立科学精神,邀请党性观念强、学术水平高的研究生导师参加组织生活,开展科学道德和学术理想的宣讲教育。院系要指导和督促每个党支部认真制定实施年度学习计划,确保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0. 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实施党群“1+1”工程,普遍建立研究生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确保每位党员至少联系一位身边普通同学,每位普通同学至少有一位党员联系人。党员要经常关心联系对象的思想、学业、生活状况,积极提供相关帮助,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主动征求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报告给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每学期至少一次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支部团结带领班级的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 11. 组织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利用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在学生生活园区、图书馆、后勤部门和附属医院设立党员实践服务岗,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文明和谐校园建设。依托“三区联动”合作框架,推进党员挂职锻炼和志愿服务进社区计划,引导党员在基层一线了解国情、服务社会、锻炼成长。把握校地、校企合作机遇,大力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引导党员到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加强研究生支教团、博士生讲师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等团队建设,引导党员积极发挥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通过大力拓展志愿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每个党支部至少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项目,每学期组织党员至少参加3 次志愿服务活动。 12. 扩展示范党支部创建的内涵和影响力。持续深入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创建工作内涵,把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作为示范党支部创建的重要内容。在保证活动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参与创建的党支部数量。加强对优秀党支部的宣传展示,建立示范党支部书记与新生党支部书记结对交流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党支部创建经验,不断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水平。 13. 发挥党建对研究生工作的带动作用。实施“党旗领航计划”,强化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对研究生工作的整体带动。强化组织带动,积极把各类学生组织的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各类学生组织的骨干。强化队伍带动,依托“红帆训练营”开展团学组织、社团、班级、实验室、寝室党员骨干的分类培训。强化工作带动,党支部每学期至少一次牵头研讨班团建设、寝室建设和学风建设等工作。强化榜样带动,大力发掘和宣传奖学金获得者、学术之星、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各类优秀研究生群体中的党员,突出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14.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组织、宣传、学生工作等部门要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分党委(党总支)要加强对党支部建设的关心指导,建立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学生党总支和党建核心组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对党支部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保障作用。将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院系研究生工作年度考评的核心内容。 15. 强化条件保障。加大基层党建经费投入,每年重点资助一批工作特色项目和专项研究课题,积极支持辅导员党建工作室建设,大力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建立研究生党建网上综合平台,开发运行党务工作资料、党建信息资源、党员评议系统、支部活动记录等功能模块,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各单位要从时间、经费、场所、设施等方面为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16. 营造良好氛围。根据校党委总体部署,结合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每年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大力宣传弘扬先进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研究生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经验,进一步营造重视和加强党建、推动工作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复旦大学办公室 2014 年10 月20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