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解放日报党政部党支部先进事迹


  解放日报党政部负责联系市四套班子、区县、公检法司、部队、群众团体、统战等众多领域,承担着繁重的时政报道任务。党支部现有党员13人,占部门总人数93%。作为内设机构,支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和鼓励党员在新闻宣传各个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各方面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勇担社会责任。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创先争优

  “发稿量大、政治性强”是党政部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精确传递党委和政府的声音,是党政部党员记者的一致追求。面对新闻战役,支部组织在前、保障在前;面对重大报道任务,党员记者冲锋在前。这已成为党政部党支部的优良传统。

  上海市“两会”是党政部每年面临的首个工作“战役”。支部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报道策划,党员记者们往往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联系、走访代表、委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就他们关注的问题广泛深入进行走访,做足准备。每一次这样的重大新闻报道战役中,支部都会邀请专家作为“智库”,为做好重大报道出理论、出思路。而在会议中,更是全程参与,倾注心血,精心采写,只为精确传递代表、委员的声音,为他们和群众架起沟通桥梁。

  为让“沟通之桥”更稳固畅通,支部创新报道理念和方法,提升党报新闻宣传的传播力。2012年上海“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中,支部党员提出建议,尝试与新近开通的上海政务微博——“上海发布”联动,开设《热点碰撞》、《两会关注·民生话题》栏目,实行报网互动,为广大网民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搭建平台,同时进行舆论引导。该栏目的推出受到读者、网友一致好评,有网友留言:“基层呼声、群众反映直接上党报,是不得了的事情!”此举还得到市委宣传部阅评表扬。

  面对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人手少的情况,党员记者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

  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期间,5名党员记者不仅奔波在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会场,采访簿几乎24小时不离身。一次一名党员记者在午饭时偶遇一名未敲定采访时间的代表,立刻拿出采访簿在一旁等候,待这名代表空闲时“见缝插针”完成采访。这期间,“最早”下班时间是深夜11点,通常要工作至凌晨1点。对于支部与支部的党员而言,这样的重大战役性报道接连不断。仅2011年一年13名党员就先后承担、参与了上海“两会”、全国“两会”、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建党90周年报道中,由支部牵头组织的“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创新形式与读者互动,吸引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1.6万人次踊跃参与,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在“走转改”活动中创先争优

  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后,曾有少数党员顾虑:“天天在基层,如何更深入?”支部统一思想: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无止境。为此每位党员和记者主动建立各自的联系点和项目,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作,“沉”入一线“走转改”。

  为采写“夜排挡治理难题”,支部两名女党员不仅和执法人员一起在摊贩聚集的地段守候5个小时,也和摊贩彻夜长谈,满脚污泥、满身汗水。尽管非常辛苦,她们却表示:“越是深入,越是有收获。”

  心系责任,情注笔端。在外来人员租住处,在乡村田头宅基地,在高层次人才汇聚的科技园……都有支部党员长时间驻守、深入采访的身影,出了作品,更出作风。

  近年来,上海市郊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城市管理、来沪人员融入等带来新机遇和挑战,闵行区浦江镇是其中一个典型。报社和部门把浦江镇确立为蹲点调研点后,支部每位党员都曾到浦江镇实地走访,而蹲点党员记者更在此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深入调研,素材记录了整整两大本,圆珠笔写干了十几支。他们和社区干部一起为居民服务,参与居民、来沪人员的活动,来沪人员尊敬地称他们是“编外干部”,居委会阿姨亲切地叫他们“小阿弟”。在掌握翔实的一手素材后,连续发表5篇报道,获得各方好评。该项目还获市委宣传部“走转改”优秀项目一等奖。

  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

  紧密联系服务群众,是党报的优良传统。为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支部要求党员深入联系和服务群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从2006年党支部和“穷街” ——杨浦区定海路社区(街道)党工委结对共建以来,党员就“把办公桌搬到社区”,多次到定海街道了解社区发展,慰问困难群众,感受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五年多来采访居民群众、社区干部千余人、发稿30余篇。同时根据居民需求,帮助建立了29个社区读报点,学员达690人,开展各类活动1800余次,党员还定期为居民举行专题讲座。每年春节期间,支部党员还走访读报学员中的困难党员家庭,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

  这里不少居民把支部党员视作“老朋友”,送上他们为支部写的诗,甚至为一名支部党员的孩子起小名“定海”。街道也特意向市委宣传部发信,称赞支部和支部党员“笔端含深情,基层赢民心”。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在信上作重要批示,认为此举“树立了党报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其事迹值得表彰,其经验值得推广”。市委宣传部还为此专门向中宣部、全国记协报送简报。

  支部还与董家渡街道新村居民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曹阳就读已坚持7年,自发捐款成立助学基金。每年两次新学期开学前,支部都会派党员代表送去助学金和生活学习用品等,还邀请曹阳及其父母一起去看电影、参观动物园、逛世博园等。支部还积极参与奉贤区四团镇杨家宅村贫困村民结对帮困活动。

  在支部建设中创先争优

  围绕“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支部因地制宜,创新载体,不断提升支部建设水平。

  强而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学习以提升战斗力。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作为目标,支部与兄弟部门开展楼层共建,通过向图书馆借书、党员捐书、购买新书等方式,创建了“解放书吧”,组织学习交流,要求每个党员提升业务能力,拓展知识面,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夯实基础。支部依托每月一次的青年记者业务沙龙,围绕一个专题,确定主讲人搜集材料、制作演示文件,要求每位党员记者交流,同时还邀请多位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及同业点评、交流。

  近年来年轻党员不断增多,在为支部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面临“从校门到单位门”,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现实情况。支部要求年轻党员、新党员加强蹲点调研,走访看望结对帮困的家庭这也成为他们了解基层、体验社会的“必修课”。

  战斗力来自凝聚力。不断督促党员进步的同时,支部也像一个大家庭,鼓励每一个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关心。

  一名只身在上海工作的党员不慎摔伤,手部骨折,支部党员不仅第一时间协助送医治疗,还自发轮班,每天都有一名同志利用午间和下班后空闲时间,负责到这位党员家送饭、陪护、打扫卫生。有人购买保温盒装上家人特别制作的爱心午餐,有人采购蔬菜水果到这位党员家中做饭,每次复诊也有多名同志陪护,即使家人不在身边,也让她感到家的温暖。

  党支部曾被评为2011年度上海市宣传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上海市宣传系统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世博会期间,4名党员获上海市世博会优秀个人称号。近年来,每年都有党员记者的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以及人大、政协等各级各类好新闻奖。党员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和内参多次获得习近平、俞正声等领导的批示。

来源:共产党员网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