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态学教研室党支部先进事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态学教研室党支部共有党员17人,占成员总数的85%,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归国人员4人。近年来,党支部团结和带领教职员工用特有的科学精神、较高的学术造诣,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在地处偏远山区的“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会同生态站”,支部党员们顶风冒雨坚持每天采集原始数据,33年如一日,每年收集野外观测数据10万个以上,为党的教育和科研事业谱写出了许多动人的乐章,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党员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骨干作用 会同生态站地处偏远山区,距学校800多公里,党员们每次去站里,要转两次火车,然后再乘汽车或拖拉机,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为发挥党员在该站科研中的骨干作用,校党委把党支部建在教研室,支部书记由学科带头人担任。会同生态站的科研任务相当繁重,每年野外观测数据达10万个,化学分析数据1万个以上。每天的天气温度、湿度,每次降水的时间、雨量的大小,都要求有准确记录可查。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每逢刮风下雨,雷电交加,支部党员都闻“风”而动,冒雨上山,整晚守候,采集各种样本。近5年数据统计,会同生态站获得气象、水文、植物、土壤、亚热带常见树种的原始观测数据41万个,试验分析数据3万多个,并已分门别类地建好数据库。日本、美国等同行赞叹:“这样健全的、长时间的连续数据就是国宝。” 经过生态学教研室党支部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坚持,在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目前,团队共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84项,科研经费达到4324.16万元(党员教师人均科研经费2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507篇;出版科技专著8部;申报发明专利2项;通过成果鉴定3项;《生态学》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有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亚热带森林生态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室面积4528平方米,城市生态观测站360平方米,万元以上的仪器309台,设备价值达4740万元,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加。 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党支部围绕建设一支奉献型、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来开展教学工作,注重把支部活动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积极开展党总支组织的“名师导学”活动,将优秀事迹与榜样力量带到学生的课堂与生活中;坚持每期为生态专业的学生上一次党课;定期到学生考研自习室为高年级学生作考研指导;青年党员教师积极担任学生班主任,投身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和归国人员的引导和培养,采取“主动接触,积极引导”的方法加强联系,培养其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定期进行考察。新进教师李树战等4名高学历教师通过培养与考核,现已吸纳为该支部成员。 在教学研究上,注重优秀教材建设,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近年,支部共承担了“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创新思维研究生人才”省级教改项目5项;组织编写的《樟树人工林生态学》等4部专著成为专业参考书目。2006年,“生态学学历层次教学与人才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研究生教育上,注重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着重抓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党员教师利用带学生实习的机会,运用人文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实现专业教育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 不断增加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0年以来,支部党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带领团队潜心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生态建设。 如今,生态学教研室党支部已形成以科研为主体、以学科专业教育为依托、以服务区域生态建设需求为导向的队伍。支部先后获得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支部、湖南省教育系统学习型党支部等省级以上奖励共12项,党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20余人次,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获徐特立教育奖,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