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声音]鲍勇剑:冰桶挑战的“场效应”

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 鲍勇剑

波士顿学院棒球队的运动员福瑞特(PeterFrates)因为ALS渐冻症离开了自己心爱的球场。但他从来没有从公益事业的广场退役。2012年,福瑞特因长期促进医疗,帮助病患而获得海伍德病患援助奖。不过,让福瑞特一个夏天红遍全球的还是他20146月发动的冰桶挑战。从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到现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有200多万人上传自己接受挑战的视频,全球ALS慈善组织获得超过1亿美元的捐赠。

成功的冰桶挑战促使每一位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每一家市场营销机构、每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去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嘈杂、喧闹、碎片化的社交媒体沟通时代,怎样能获得冰桶挑战效应

冰桶挑战有两个强烈的美国文化背景。美式橄榄球比赛结束时,胜利一方的板凳球员都会把装饮料的冰桶兜头浇到自己教练的头上,为了友好报复,为了清醒头脑,为了庆祝胜利?没有人考证它的起始,但这已经成为在电视机前观看球赛的最后一个节目。通过电视传播,它成为一项竞技比赛的胜利仪式,美国女子高尔夫球赛也接力了这个传统。

另一个传统和慈善公益活动直接相关。大型户外慈善活动通常设计一个游戏,有人坐在一块木板上,下面是冰冷的水桶,上面连着一个机关。往来的人可以投球触动连接的机关,让坐在木板上的丑角坠入水桶,狼狈不堪。丑角往往是总裁、总经理等平时有威望的角色,现在被当作友善戏谑的对象。此时,大家享受友善的社会平等,共同为公益出力。

文化背景很难复制,但是,冰桶挑战背后的场效应FieldEffects)却可以学习应用。像磁场里的铁粉和水塘里荡漾开来的水波一样,公共沟通的效果包含传递能量和信号共振共鸣两个部分。如果只能依赖能量去传递信号,一颗小石子引起的水波振荡不会传递至水塘岸边。只有水波信号引发的共振共鸣,会让一波又一波的运动接次传导下去。通俗地讲,公共沟通就是要追求这种场效应的荡漾,让起始信号消耗最少的传递能量,但引发最大的共鸣共振效果。

传导的能量是个技术活,不难。设计提炼广泛传播的共振共鸣信号,这既是技术也要艺术。冰桶挑战让我们看到这种信号的五个规律。

第一,奇思妙想(Fantastic)。主意和行动要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让人感到异想天开,并且激动不已。人的情绪有两类,一类是激扬的,另一类是抑制的。奇思妙想容易触动人的激扬情绪。它直接引发有行动倾向的反馈和反应。冰桶挑战是自虐,还要捐款,并且邀请好友自虐。这不是正常人的逻辑,但它的顽皮和搞笑让习惯一本正经的成年人激动起来。

第二,包容性强(Inclusive)。冰桶挑战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一个简单仪式。上到卸任总统,下到退休老人。只要愿意,任何人都能够上传被兜头泼水的生动录像,成为这个特殊慈善活动的一员,感受到归属于全球、临时、虚拟、网上的组织。

第三,声情并茂(Emotion-al)。无论是要帮助的渐冻病患,还是自浇冰水的活动参与者,顺带在现场或在线看录像的助阵朋友,活动触及每个人的情感。一位被儿子提名的父亲在微信上戏说这是坑爹新方法,同时也表达这次活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亲子感受。

第四,杠杆因素(Leverag-ing)。活动的放大效果是通过各种杠杆因素撬动起来的。要不是福瑞特的运动员经历,他不会认识第一批参与的名流。要不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盖茨、著名歌手汀布莱克、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也参与,活动不会被撬动起来。没有提名下个参与者的设计,人们也没有合适的借口邀请自己圈里的亲朋好友参加。谁能邀请谁,这已经成为活动的亮点,也像池塘里的水波一样,不断荡漾出去。

第五,公益奉献(Dedicat-ing)。如果只是一个产品的市场营销,它不可能获得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响应。为ALS患者捐款的公益目的召唤出人性中的爱和关怀之情。有公益奉献的缘由最能跨界、跨文化感召各路人士,最有可能唤起人们心中的共鸣和共振。

冰桶挑战背后的五项规律的英文字第一个字母刚好形成“FIELD”(场)。它提醒我们,在社交媒体时代,强行灌输的单项传播都趋于无效。公共沟通必须要遵守场效应的原则。

(摘自2014910日《新闻晨报》)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