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声音]陆一:重奖激励教学勿止步宣传效应

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 陆一

勿以科研规则来管理教学,勿让激励教学止步于宣传效应。让大学教师群体逐渐过上体面的生活,这种基础工作才是中国大学振兴的基石。

几名大学教师凭借教书育人的卓著贡献近日荣获了巨额奖金。98日,浙江大学苏德矿教授以最高票数获得心平奖教金”100万元。910日,西安交通大学表彰第一届教学终身成就奖,陶文铨教授获此殊荣并奖金30万元。

不得不说,高校管理者拿出上百万元奖励个别优秀教师是难得的喜讯,他们礼遇教师的姿态也得到了广泛宣传。可是,现实总是让人蹙眉。有调查显示,七成本科教师月收入不足5000元。于是,疑问来了,重奖一线教学真的从整体上或更普遍的意义上改善了教师的待遇?

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近年作为某基金会荣誉主席,办起了全球教师奖大赛。今年324日在迪拜正式宣布拿出高达一百万美元,奖励对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教师。这个全球最佳教师评选誓言要办成教育界的诺贝尔奖。然而,美国教育界对此举呵呵一笑:哪有全球第一的教师?

评价教师教学,还应依照教育规律而行。各式各样的优秀教师难分伯仲,他们共同的内核是育人的爱心、热忱、经验、责任感与良心——没有一样可以量化排名。承认教学评价的困难性本身就是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不论是学生打分还是同行评议,都有显而易见的局限性。这些测评手段应被非常谨慎地运用于促进实质性的教学改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上,而不是为了遴选、制造个别明星教师。事实上,教学评价中,对那些极高或极低的评价尤其不能只看分数,而要关注其究竟。

中国的大学教学需要脚踏实地的改革,需要全面、稳定、从理念到制度一以贯之的支持。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合作,远比构建利益竞争机制有益。要设法使那些公认的优秀老师的经验、热情、技巧等为什么好的细节在更广的范围内被熟知、被学习参考、被研究推广,而不是让大家获悉发了个大奖,只有羡慕的份儿。在教学管理上,要让教师感受到被普遍地信赖,获得同等的尊重比分出三六九等更有益。

还应达成共识,承认讲台上、学生面前的育人一线终究是教师的领地,任何制度如果不能形成广泛的正能量,打动、激发教师内心自我改善的愿望,都会事倍功半。来自学生、同行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应该不只是等第分数,要有具体内容。评价也不应只为课程结束后得出一个好的或坏的定论,而应成为教学进行过程中及时的反馈,成为师生间积极的互动,给教师尝试改变的余地。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大学人事制度不应把教学与科研分割、对立,理念上有多重视教学,从招聘到晋升的制度上就要对等地落实保障。比如,既然倡导教学作为大学教师的本分,那么基本工资何以与课题经费如此不成比例?

目前,只有专业上达到一流的学者才有充分投入教学的底气。笔者采访过的李学勤、施一公、饶毅等著名学者都不只是追求科研上出成果。他们带着学生推进中国学术进步,培养、帮助一些后辈,改善学界风气。他们都认为教书育人是自我成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会把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看待。

科研具有赢者通吃的特征,教学却重在不计回报的诚心投入,难分输赢,难考绩效。勿以科研规则来管理教学,勿让激励教学止步于宣传效应。中国大学真的富裕起来了,就要让大学教师群体逐渐过上体面的生活,这种基础工作才是中国大学振兴的基石。

(摘自2014915日《中国教育报》)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