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支部书记(一)

第一章   小舞台要唱大戏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党组织最基层的党支部,舞台虽小,唱的却是事关政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大戏。全国有 3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班长”,是党在基层唱大戏的主角。主角是一台戏的灵魂人物,主角的表现直接决定着戏的好坏。这台戏能不能唱出彩、唱出情、唱出韵味,主要是看支部书记这个主角演得怎么样。如果全国千千万万个支部书记,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演好群众的“主心骨”、“掌舵人”、“领头雁”,那么,我们就能演出一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戏来。

  1.脚踏一方山水,肩挑千斤重担——做好群众的“主心骨”

  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班长”,“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左管生儿育女,右管油盐柴米”。在群众眼中,支部书记是了不起的“官”,肩负着一方生产发展、安定团结和百姓生计的重要使命,是人们的“主心骨”。

  怎样做好群众的“主心骨”呢?简单地说,就是做到信仰坚定、班子能干、机制完善。

  对于一个支部书记来说,最重要的是有坚定的信仰。这也是党组织对每个党员最起码的要求。想当年,蒋介石为了收买贺龙,曾经开出了 500万大洋的价码,外加一个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可是贺龙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毅然跟定了共产党,脱下皮鞋穿草鞋,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而他的理想居然是“耕者有其田”。他将分到自己名下的田契全部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他们之所以放弃原本富裕的生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就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为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信仰。

  相反,丧失信仰往往会使党员干部走向堕落。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曾是一个“少年政界奇才”,34岁就成了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国税局局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却因为贪污受贿上千万元,酿成新世纪“惊天大案”,最后被判处死刑。他在被羁押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曾经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苏联、东欧的剧变,对我影响很大。于是,我开始思考,社会究竟向何方发展?将来个人又何以立身?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及早作经济准备。于是,“弄钱”的欲望一产生,信仰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没想到,我进来了,共产党还是坚如磐石。”可见,信仰的坚定,对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脚踏一方山水,心系一方百姓,支部书记要有坚定的信仰,要时刻把群众的需要和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带领群众致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典型事例】一个村支书的新年计划——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红庙村2012年工作计划

  一是兴修农田水利,完善地理暗管,维修生产路;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村民、村集体“两增收”;三是继续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个大项目,建设、完善畜牧小区;四是美化环境,对庄北大街进行整治,加强保洁工作力度,提高村民卫生意识;五是抓好党建工作,努力争当“齐鲁先锋”;六是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七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红庙。

  这是一个村支书原汁原味的新年工作计划。看上去都是一项项小得不能再小的工程,一件件细微琐碎的小事。但正是这样一个个“芝麻官”,带着广大农民群众,勤勤恳恳,踏实苦干,支撑起了我国“三农”事业这栋万丈高楼。

  做好群众的“主心骨”,还要有一个精诚团结、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党支部只有拧成一股绳,党组织才能坚强有力。作为支部书记,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必须要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选好人,就是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工作岗位上来,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用好人,就是要落实工作职责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管好人,就是要管好党支部“一班人”的思想和工作,始终保持党支部队伍的纯洁性。

  以前的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班子软,人心散,治安乱,全村犹如一盘散沙,是个典型的后进村、落后村。新任支部书记王家元认识到,要做好农村工作,就得依靠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懂管理的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于是,春风村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大力选拔优秀人才,配强班子。他们把日常工作分成了经济发展、党建工作、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综治维稳五大块,根据班子成员的特点,合理分工,每人具体抓一块,实行目标承诺,限时问责,从而激活了班子队伍。班子强,发展就快,春风村在坚强的领导班子带动下,很快闯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之路。     

  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还需要依靠科学的机制来管理好班子。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吴仁宝书记的办法是,从思想上、作风上、能力上着手,提出干部要有“三心”:讲公心、讲爱心、讲良心;要求干部遵守“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努力提高干部“三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教育干部认真践行“三政”:为民执政、工作勤政、自己廉政;要求干部坚决做到“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对于管理党员,华西村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各级组织制定的《党员管理条例》,促使大家“以人为本,制度管人”、“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建设和管理支部班子,吴仁宝的理念是:好班子,听中央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好的班子才能领导和服务群众,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2.“架天线 ”又要 “接地气 ”——做好群众的“掌舵人”

  常言道:“大海航行靠舵手。”基层的各项工作也需要支部书记这个掌舵人掌握好方向。支部书记要想看清罗盘,辨明方向,就必须“架天线”,快速接收和消化上面的信息,深刻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情政情;还要“接地气”,了解下情,摸透社情民意,找准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如果做不好“架天线”和“接地气”的有机结合,就有可能犯“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

  【理论背景】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的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著作中明确指出,经验主义的要害在于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个人的狭隘经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并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条主义又叫“本本主义”。它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而不是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善于“架天线”,对于支部书记来说很重要。在基层工作中,如果不注意了解上情,领会和把握中央的精神,就可能迷失工作方向;如果忽视对上级文件的学习和研究,单凭老经验做工作,凭主观愿望办事,就很容易导致胸中无全局,工作无方向,越忙越乱,越忙越被动,甚至会犯错误。

  做好群众工作,光是口号喊得响不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蛮横作风更是不行,必须带着深厚感情“接地气”,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务必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当年说过的这些话,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种子离开了土地,就无法生长,更不用说生根、开花、结果。同样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倘若不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接地气”,不将自己当做一粒种子深深植入沃土,就无法在群众这块沃土里生根、开花、结果。

  因此,对于一个党支部书记来说,既要“架天线”,也要“接地气”,要通过“接地气”,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冬梅有三个“接地气”的平台:一是调查民情不留死角。党员挨家挨户家访、楼群院落走访、电话信函追访、街头巷尾随访,通过“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连心卡”、“民情恳谈会”、“民情接待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收集居民反映的各式各样的情况和问题,大到社区环境、小到邻里纠纷等,及时掌握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二是代表委员定点接访。党委建立“民情联络站”,开通服务热线,接待来访居民,倾听意见建议,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按照程序及时处理并答复。如果有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者超出街道职能范围,就及时调查了解,整理归类,按程序向上级党组织和人大、政协提出建议、议案和提案,督促办理,并向居民反馈办理结果。三是“数字社区”无微不至。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 GIS)、三维仿真技术和实景视频技术,研发出“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将西湖街道的大街小巷、居民院落、街面实景,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形成一个非常逼真的三维立体街区。工作人员还挨家挨户登记,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配合数字社区,建立起精确到每个居民的动态信息数据库。在数字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板块,鼠标点开任何一扇窗口,就能查出这套房子的房主是谁,租户是谁,有多少人,以及他们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从事职业等基本信息。

  “接地气”的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要与群众“心贴心”。党员干部走访群众时要善于与群众交流,俗话说:“铜锣听音,说话听声”。党员干部要从群众不经意的生活变化、言谈举止中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把握群众动态。处理问题要细心,对于群众遇到的困难、面临的矛盾、反映的问题,要力争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做好群众的“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坏,关键看“火车头”。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自身穷得叮当响,连家庭生活都入不敷出的村支部书记,就很难当好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因此,村支部书记一定要千方百计选好发展项目,率先富起来,为群众带好头。湖南省新邵县龙溪铺镇中源铺村支部书记胡腾新,个人办了两个石材加工厂,每年纯收入有 20多万元,并且,他还将自己办厂的经验和生产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了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 40多户办起了 30家石材加工厂,全村人实现了共同致富。

  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支部广泛开展了“党员服务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要求党员做到“五个在前”:执行政策走在前,发展经济干在前,服务群众抢在前,关键时刻冲在前,弘扬新风做在前。 2010年,很多群众因为不了解棚室经济的好处,不敢、也不愿意承包温室大棚。党员张克成带头承包,第一个“吃螃蟹”。他又动员村民周桂平承包了一个 700多平方米的日光节能温室,种植小西瓜,当年周桂平就赚了 6万多元。乡亲们看到了实惠,都争着抢着承包温室和大棚, 400栋温室大棚全部被包了出去。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以身作则,就是最有力的号召;带头人的身体力行,抵得过上百次单纯的说教。一个支部书记就是一面旗帜,一面为群众谋福利的旗帜。

  作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支部书记怎样才能带好头呢?中国人民银行丰镇市支行支部书记杨静林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一是“走好自己的路”。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要做到事事当先,样样在行,这样才能服众。二是“带好自己的队”。支部委员是左膀右臂,只有选能人、用人才,发挥好大家的力量,支部工作才能开展得有条有理。三是“抱成大家的团”。支部要和谐,团结最重要,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四是“成就全行的事”。自己带好头,支部是堡垒,党员做先锋,以党建促业务,带动全行业务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一个地方的发展,有很多原因,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靠一大批在各个岗位上尽心竭力的干部。火车跑得快不快,全凭车头带。实践证明,“火车头”的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作为“火车头”,支部书记不仅要有信仰、有干劲、有热情,还要有干事业的硬功夫和真本领,更要有一股子韧劲。我们历来有“水滴石穿”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古训。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挑战,面对党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只有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才能当好群众的“火车头”,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全国几百万个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书记,如果都能像华西村的吴仁宝、刘庄村的史来贺、小岗村的沈浩那样,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历史使命,做好群众的“主心骨”、“掌舵人”、“领头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那么,我们党就能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理论背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基层组织数量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389.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为18.7万个,总支部24.2万个,支部346.3万个。党组织建设方面,全国共有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3222个,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31个,市(地、州)党委396个,县(市、区)党委2795个。全国已有6869个城市,3.4万个乡镇、8.2万个社区(居委会)、59.4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组织。在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党组织覆盖面均已超过96%,有些达到了99.9%。

  【典型案例】“天下第一村 ”的带头人吴仁宝

  提起华西村,人们自然会想到吴仁宝。 1961年,华西建村,吴仁宝担任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走上了率领村民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不平凡征程。为了改变华西的贫穷落后面貌,他与村民一起研究制订了华西村的 15年发展蓝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率领群众起早贪黑,冒严寒,战酷暑,肩扛手推,白天搞田间管理,晚上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华西环境。只花了 7年时间,硬是用人工重造了华西村地貌,实现了亩产一吨粮,建成了一个农业的样板村。

  但吴仁宝和华西人并不满足于“战天斗地,重新安排山河”的成就,他们的目光放得更远。“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吴仁宝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单一的农业很难使村民真正富裕起来,必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为此,他运筹帷幄,呕心沥血,百折不挠,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就冒着风险、排除干扰,创办了小五金厂,开了苏南发展乡镇工业的风气之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吴仁宝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针,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开始了华西村第二轮艰苦创业。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吴仁宝以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敏锐,判断全国经济要大发展。他意识到,华西村大发展的机会来了。第二天凌晨两点,他再也睡不着了,连夜通知村党委委员、正副村长和各厂厂长到会议室开会。他在会议上分析了面临的机遇,提出华西村要加快发展,进行新一轮创业,并作出了动员一切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定。这次集结资金、紧抓机遇,为华西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仁宝带领华西人民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使当初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如今的华西村,农业小村变成了工业强村,农民变成了工人,乡村变成了城镇。华西金塔下的每户家庭都拥有 400—600平方米的别墅, 100万— 1000万的存款, 1—3辆轿车。千百年来,城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华西村变得无影无踪,相反,华西这样的农村已非一般城镇可以比拟了,华西人的生活更让城里人羡慕。

  吴仁宝常说,我做了 48年书记,老百姓为什么能一直听我的话,因为我从不乱讲话。而要 48年不讲错话,就必须学习、充实、进步。几十年来,吴仁宝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认真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平时稍有空隙,就要拿起报刊杂志仔细推敲和研究,从中吸收营养,增长知识。“吃透两头”、“两头一致”,这是吴仁宝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他认为,作为基层领导,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要吃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吃不透,就会吃夹生饭。同时,要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四十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追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华西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利益完美统一起来。在执行上级精神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对于有条件做的,就领先做;对于暂时没有条件领先做的,就争取今后领先,使华西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民以“困难压不倒,表扬夸不倒,威胁吓不倒”的精神和勇气,共同铸就了“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并靠这种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一个个新的目标奋

  【案例启示】

  吴仁宝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四十多年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把造福人民作为毕生追求,凭着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独特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魅力,做好群众的“主心骨”、“掌舵人”和“领头雁”,率领华西人民高举旗帜、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困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

  【延伸阅读】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2010年 9日 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深度思考】

  1.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

  2.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小舞台也能唱大戏”?

  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