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支部书记(三)
第三章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毛泽东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古往今来,为官者的勤与惰、廉与贪、优与劣,往往能从老百姓的口碑中得知一二。清代廉吏于成龙一生廉洁克己,以俭养德,自种青菜以供食用,江南人送其雅号“于青菜”;焦裕禄艰苦朴素,为人民鞠躬尽瘁,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就是老百姓的口碑!作为支部书记,我们要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才能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1.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密切联系群众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党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就会像安泰一样被人扼死。共产党也会被人扼死的哩!党什么也不怕,就怕这一项。”民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 【希腊神话】安泰的故事 安泰,又名安泰俄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和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居住于利比亚。安泰俄斯力大无穷,而且只要他保持与大地的接触,他就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从他的母亲那里持续获取无限的力量。他强迫所有经过他的土地的人与他摔跤,并把他们杀死;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收集死者的头骨好为他的父亲波塞冬建立一座神庙。当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经过利比亚时,他发现了安泰俄斯的秘密:安泰俄斯的无穷力量来自于与大地的接触。在两人的战斗中,赫拉克勒斯将安泰俄斯举到空中使其无法从盖亚那里获取力量,最后把他扼死了。现在人们常用安泰俄斯的故事来比喻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祖国和人民。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走群众路线就要求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坐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感情深一寸,作风好十分。不管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我们都不能冷淡了同群众的血肉情谊,都应当同老百姓共患难、心连心。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化解民忧,才能赢得群众拥护;亲身体验群众的冷暖,才能找准化解矛盾的关键。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心上”、“当亲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离开了群众,我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典型案例】 苏联共产党因脱离群众而垮台的教训 苏联解体前,该国社会科学院曾做过调查,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仅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广大党员也就没有了当年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那种激情,冷眼旁观苏共的垮台,甚至为反对派站脚助威。可以说,是党群关系的首先解体,导致了苏共和苏联的解体。 如今,党的群众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面临新的挑战,少数干部还不能适应这一形势变化,不愿、不敢、不会做群众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工作的好坏。 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公司第四管理片区党支部书记李海民,从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出发,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他确定了“五多三少”工作方法——多考虑员工的感受,多一点表扬,多关心员工的困难,多一点微笑,多考虑员工的优点;少批评人,少一些风凉话,少一些指责。他每周至少有三天时间深入到员工中去,带着感情同员工谈心并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员工卸掉思想包袱,提高员工的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员工们经常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工作再忙,我们看到书记时,他都是满脸温馨的笑容,为我们解忧减负。”李海民做到“四个必谈”:员工情绪有波动必谈,员工岗位有变动必谈,员工有困难必谈,员工之间有矛盾必谈。“员工的心,企业的根。”企业的发展需要广大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2010年以来,李海民从“谈心对象”中培养出优秀站经理5名、优秀主管20多名、优秀加油员120余名。李海民的做法稳定了员工的心,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也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群众生在基层,长在基层,对基层的事情最有发言权。要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就要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放下架子,抽出时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党的各项事业也才能够顺利开展起来。要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就要放低姿态,甘当小字辈,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安徽省宿州市?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党委书记王化东,赶早摸黑,挨家挨户走访,其做法被总结为“五访五问”:访小康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问发展良策;访隔阂户,问事情原委;访困难户,问衣食冷暖;访返乡农民工,问就业现状。夏刘寨村十来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当村官,就要一心为百姓干事。”王化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党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党离开了群众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党是执政党,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这个基础,最重要的是要给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这是最朴实也是最管用的道理。跟老百姓打交道,不存在赢和输的问题。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党史细节】 毛泽东关于“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的批示 1939 年冬季,由毛泽东主持、几个同志合作撰写了一本干部教育教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本书计划写三章,第一章“中国社会”,是由其他同志起草,经过毛泽东修改审定的。第二章“中国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写的。第三章“党的建设”,由李维汉等人分头起草。李维汉起草第三章中的两节,他把这两节的草稿送毛主席审读。第一节里说到共产党和群众的关系,李维汉说好比鱼和水的关系。毛泽东看到此处,作了一句顶批:“水可以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进一步阐明党绝对不能脱离群众的深刻道理。李维汉看到后,很受教育和启发,以后他在讲课时多次谈到毛泽东的这条批语。 当前,一部分基层组织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一些人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只会做官当老爷。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少了,和群众的关系淡了。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我们的事业。 2.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事情大于天 ——切实关注民生 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吃得安全一点,有份稳定的工作,房价下降一点,学费便宜一点,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犯愁这些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冷暖,处理好了,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背景知识】 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是在20 世纪70 年代由南亚的不丹王国国王提出来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幸福指数可以用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测算:A 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 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 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党支部书记每天都与群众面对面,每天都与群众打交道,这就要求必须把为民办事放在党支部工作的第一位。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要讲诚信,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对答应群众的事,必须及时尽力去办;对能解决的事,必须马上解决;对群众的实际困难,要时刻挂在心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 4师 69团 2连党支部书记徐勤荣的“民情日记”,记录着群众的冷暖酸甜。翻开“民情日记”,里面有百姓的柴米油盐等琐碎小事,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对团党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背景资料】 徐勤荣的“民情日记” 2011年7月5日,星期五,晴。 今天下午走进连队患有直肠癌的职工王新林家,王新林2007年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今年是第五个年头,一切还好,只能干些轻活,可是5月18日,13岁的女儿又查出患有脊髓异常综合征,对这个家庭又是雪上加霜。 处理意见:号召连队职工为其捐款,并给王新林在连队安排一份分发报纸、清理垃圾的工作,增加一点收入,同时还要积极为他申请办理低保、临时救济、大病医疗,帮助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遇到的难题,我都要努力去解决…… 以“民情日记”为平台,2连党支部架起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都要照顾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情绪,对群众生产、生活中这样那样的困难,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解决。 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仅要办大事,也要善于办小事。“小事情”也是“大文章”。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人民群众都是很朴实很实在的,只要我们党员干部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群众就会拥护我们、爱护我们、支持我们。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真心为民,真诚待民,全心全意办好小事。比如,为群众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为他们牵线搭桥引进一项技术,这些事看似很小,但对一家一户的农民群众来讲却是天大的事情。只有把这些小事办好、办实、办成,群众才会信赖我们、亲近我们、支持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之基才能更加稳固。 群众利益无小事,桩桩件件总关情。连小事都不会办的支部书记,是不可能办成大事的。小事办好、办实了,也就成了大事。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盈田村党总支书记雷洋州,就是这么做的。雷洋州的身影经常在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中出现,向群众问计问需。 逢年过节,他都要到群众家里,特别是困难户家里去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困难。有村民家里着了火,房屋被烧毁,雷洋州就从自己家里拉木料,帮助盖新房。盈田村的群众说:“雷书记就是我们的靠山,我们的‘主心骨’。”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就会成为了不起的成绩。 3.有情有义怀天下,无私无畏忘自我 ——勇于无私奉献 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要吃得起亏,要吃得了苦,还要受得了气。要吃得起亏。当领导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吃亏是家常便饭。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坚决服从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里,有一首著名的《吃亏歌》,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弘扬的是官场正气,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唱。当一名好领导、好干部、好党员,就是要像“李天成”的生活原型李连成那样,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多吃亏,一事当前,先想到群众,而不是自己。 【相关资料】 《吃亏歌》歌词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 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 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 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 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 常吃亏、多吃亏、一直吃亏,在人前你才好吐气扬眉; 吃亏吃亏能吃亏,莫计较多少赚与赔; 吃亏吃亏常吃亏,你永远不会把包袱背; 吃亏吃亏多吃亏,吃亏吃得众心归; 吃得你人格闪光辉! 要吃得了苦。在农村,有人说:“村干部是苦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说到农村工作的苦和累,村支书们是最有体会的,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其实,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党支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党支部消化解决。支部书记往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怕吃苦,是当不好村支书的。沈浩把小岗村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里村外治理得像城里一样。而在六年间,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住在村里一间 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每月交 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与合肥舒适的小家相比,沈浩在小岗的所有条件都太艰苦了。妻子来看他,见到这样艰苦的条件,难过得流下眼泪。正是基于这种不怕吃苦、不辞辛劳的精神,沈浩带领小岗人民苦干实干,艰苦奋斗,赢得了小岗村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要受得了气。就是说,村党支部书记要有肚量,要有承受力。农村工作对象形形色色,道德水准、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村支书工作中遇到委曲求全、无端受气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政策法制观念淡薄的村民,他们“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各项义务不理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好就骂你”。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不好当。但是,不好当也得当,还要当好。怎么样才能当好?那就是要作好吃亏、吃苦、受气的心理准备,老百姓会慢慢理解并拥护我们的。 【典型案例】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甘于吃亏的“村官”李连成 全国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千千万,他们中间有这样一位:他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把过去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发展成了农工商诸业兴旺、闻名全省的“小康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日子过得比蜜甜。但是过着小康生活的村民却有三怕:怕连成得病,怕连成不干,怕连成调走。“俺村不能没有这个好村官呀!”这就是河南濮阳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百姓夸奖,千好万好不如百姓说你好。”这是“村官”李连成的“为官”之道。 回顾西辛庄的发展史,李连成这样总结他的经验:“作为一个支部书记要带头干事,带头廉政,带头吃亏;作为支部书记,在村里要办事公平,财务弄清,路平河通。”同李连成带领大家致富的劲头相比,他办事公道、带头吃亏的精神更是让西辛庄人折服。长期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的李连成最清楚,群众盼的是共同富裕,最反对的是干部多吃多占。当支书的第一天,他就对全体村民立下誓言:“我要喝村里一盅酒,要吸村里一根烟,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在西辛庄有一条铁的规矩,村里从不设吃喝招待费。李连成常说,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群众辛辛苦苦挣来的,谁也没有权力乱花。不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他待客一律是清茶一杯。李连成自己舍不得花钱,对吃喝招待费严格把关,但对满足群众的需要,对村里的公益事业,他花钱却特别大方。十多年来,李连成为村里困难户无私捐助20多万元。西辛庄村投资100多万建起了全市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全镇第一家敬老院,还建成了文化室、图书室,光是订报刊的费用每年就有几千元。 李连成常说,当官无论大小,第一关要学的就是吃亏,你敢于吃亏,群众才会拥护你。谈起李连成吃亏的事,村民们一说就是一串串。村民李双庆说:“俺李支书,去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总共50名,他是其中一名,奖了5000元钱,本来是奖励给他个人的,结果他把这所有的钱,给了敬老院一部分,给学生一部分,又给咱贫困户一部分,一分钱没落,贡献给大家了。” 李连成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时刻想着他。我们经常在报上看到逢年过节领导给群众送温暖的报道,可在西辛庄却发生了群众给领 导送温暖的稀罕事儿。2011年底,乡亲们见李连成为村里的事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寒冬腊月里穿得十分单薄,村里十多位老人一商量,就你三十、我五十地出钱,买来过冬的寒衣送给李连成,说是怕他冻病了。 还有一次,李连成真的病倒了。听说支书病了,全村人都吃了一惊,平日来去一阵风的支书咋就病了呢?大家急匆匆地赶到濮阳市医院,想亲眼看看李连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微放点心。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来了,就是为了“看看连成叔”,他们搭车三十多公里,天不亮就蹲在房门前,几次想抬手敲门却又放下来,他们怕惊了连成叔的好梦。六七位上岁数的老人来了,他们拉住李连成的手,眼圈发红,哽咽着说:“连成,咱村不能没有你,你可要把病养好呀!”村里 76岁的老汉李江栓,双目失明,硬是自己摸了一天,找到李连成的病房,紧紧攥住支书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打那以后,李连成的健康成了西辛庄人的一块心病,人们在无言中形成一种默契,谁家再有啥纠纷,千万别麻烦连成了!他们对李连成的妻子开着真诚的玩笑:“你可得把连成照顾好,累坏了他咱村里人可不依你!”望着日渐消瘦、体重只有 40公斤的李连成,不少人掉泪了,几位老人合伙买了一台冰箱和一些鸡鸭鱼肉,给李连成送过去,说是让他好好补补身子,可他却把冰箱送给了村里的食堂。 【案例启示】 李连成常说:“当干部就是要带头,要带干事的头,带吃苦的头,不能带占便宜的头。”为群众办事,李连成总是走在前,干在前。他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治穷致富,使昔日贫穷落后的西辛庄,走上了富裕文明的道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连成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群众着想、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延伸阅读】 1.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3年 12月 26日) 【深度思考】 1.支部书记如何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作为支部书记,如何理解“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3.联系本地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