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文]党建研究评论员:伟大真理永放光芒——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1818年5月5日,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本来平凡的日子,将因为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的名字而永载史册。

  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在历史巨浪的冲刷下消逝得无影无踪,许多曾经名闻遐迩的学说在时光的淘洗中日渐失去光泽,变得越来越暗淡。而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却永垂不朽。在本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如永不熄灭的灯塔,不断放射耀眼光芒,指引着人类进步事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艰难跋涉了300多年。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滚滚车轮,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政治要求大踏步走上历史舞台。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新的革命运动热切呼唤新的科学理论。

  1848年2月,年轻的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问世,犹如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率先在一片荒原上点燃了熊熊的真理火焰,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擎起了全人类解放的光辉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要求、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则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

  列宁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主义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在人类文明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峨的思想高峰。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它的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此基础上,它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既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本质属性,开辟了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停留于19世纪,而是不断与时俱进;虽然产生于欧洲,但却没有局限于欧洲,而是影响了全世界。

  170年来,由于其彻底的实践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歪曲甚至挫折,但它倔强地成长着、顽强地战斗着、蓬勃地发展着,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马克思主义这思想的闪电在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实践相结合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掀起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砸碎旧制度、开辟新天地,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世界面貌。

  回望整个人类思想史,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普遍真理,但没有也不可能为各国实践提供具体的现成的答案,而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指导各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新的伟大斗争呼唤新的伟大理论,新的伟大实践孕育新的伟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巨大的理论勇气、高度的理论自觉、全新的理论视野、深邃的理论洞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的基础上,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

  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政党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浓郁的时代气息,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原创性、独创性贡献,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座高峰。

  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最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

  今天,我们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掌握和运用好这一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就能够“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察下面的山景那样”。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智慧的滋养,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深刻指出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同时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人,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彰显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鲜明价值取向,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为什么人、依靠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鲜明的实践品格,不断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第一次指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大道上,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我们要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团结带领人民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奥妙所在。“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我们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以理论创新引领和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朝着最高奋斗目标前进。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作了深刻描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同时也是最艰巨、最困难的事业。我们要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马克思深刻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长时期内,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推进社会革命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正名,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展现出新的感召力、影响力。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马克思开辟的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奋力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绚丽篇章,让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转摘自《党建研究》2018年第5期)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