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1937年9月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为什么最终接受了国共合作的主张?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它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政府决定向华北增兵,扩大侵略战争。这种形势迫使国民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日本的态度。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事变的最低限度条件,表示了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但在日本政府所谓“不扩大方针”和“就地解决”的烟幕影响下,中国政府仍希望能够把卢沟桥事变作为“局部事件”,通过外交途径求得和平解决。中国政府外交部和驻日大使许世英同日本进行磋商,第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同华北日军进行谈判。7月下旬,日军大批增援部队到达中国,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二十九军官兵虽英勇作战,但未能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战场牺牲。7月28日夜,宋哲元等奉蒋介石命令率部从北平撤退到保定。7月29日,北平失守。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8月初,日军以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 上海是中国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英、美、法等国在华利益集中的地区。为了直接打击中国政府,并对西方各国施加压力,日本政府决心把战争迅速扩大到上海。日军在上海早就驻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决定向上海增派军舰和特别陆战队,并加强其驻淞沪的海军第三舰队。驻上海日军一再向中国军队寻衅。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和一名士兵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哨兵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队和拆除防御工事,并向上海增兵。8月11日,中国政府令京沪警备司令官张治中率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等部开赴上海市区组织防御。8月13日,日军在虹口、杨树浦一带抢占有利据点,并向中国军队进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张治中率部奋起抗击,中国空军也出动参战。淞沪战役由此开始。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日本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表示:“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20日,国民政府颁发战争指导方案,全国划为五个战区:第一战区为河北及山东北部地区;第二战区为山西、察哈尔、绥远;第三战区为苏南、浙江;第四战区为福建、广东;第五战区为苏北、山东。 正是在上述形势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讲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