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研究生持续关注两会 热议教育改革等话题
3月3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京召开。连日来,根据研工部和学院部署,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依托专业优势,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学院特点和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围绕教育、传统文化、环境保护、依法治国等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教育:改革和公平是关键。围绕教育相关的改革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热切关注。针对取消“思想政治理论”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的提案,同学们普遍认为,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考试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死记硬背的内容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因此,思想政治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生动的方式。两会期间,教育公平问题持续受到关注。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比贫困更为可怕,教育公平的推进刻不容缓。对此,学院学生认为,应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进一步扩大高校在贫困地区的招生人数。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在线教育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线教育不仅可以传播教育资源,同时也能传播公开、分享、合作的先进理念。 传统文化:重在国民文化教育和传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如何弘扬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学生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如围绕恢复繁体字的提案,一位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从字体本身上进行。汉字主要的功用是记录、交流、传达等,而传承传统文化则需要我们从教育、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靠字体的改变就能进行的,而需要我们走出‘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在国民文化教育上多下功夫、花力气”。针对“把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提案,有同学认为,通过增加法定节假日,一方面可以满足公民对假期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公民的休闲意识和能力。 环境保护:严格治理让大家共享蓝天。今年两会上,生态环境保护无悬念地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我院的学生们也纷纷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在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中,不能只是口头表态治污,而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严惩,建立责任机制,对纵容者追究责任。针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利用科技发展天然气等新能源,努力把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让大家共享蓝天。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措施,使我国大气、污水、土壤污染治理进入专业化新阶段,不仅易于监督管理,同时还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到污染事业中来。 “依法治国”让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全国政协主席近20年来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反腐”,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认为,在过去的2014年,中央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重拳反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这不仅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真正让官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也有同学认为,应该建立反腐追回资金透明机制,每个省追回的反腐资金应该用于该省的公共设施和教育事业上,总之应该把钱用在老百姓的身上。更有同学关注2014年以来,政府在反腐败工作上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法治化,这说明本届政府在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深刻体现了党和政府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 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大家对两会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进一步学习了两会精神。同时,同学们在各抒己见中,用所学专业知识,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充分提升了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