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留芬:奋进不停步 芬芳洒山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余留芬的人生“第一桶金”是从“绿”中获取的。 2001年,刚刚接任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的余留芬盘点家底时,结结实实大吃一惊:村集体账面上不但没有一文钱,还欠着几万元的外债,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不通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 当时,岩博村周围聚集了大小20余个煤矿,不少人“吃煤饭”、“念煤经”很快就身家过百万了。 面对黑金滚滚的诱惑,余留芬却“另辟蹊径”想到了要从“绿”字上做文章。“这些煤矿常年都需要大量木材用于矿井建设,搞林场一定有戏。”余留芬回忆着最初的想法。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还不到一年,原本已经承包出去占地1480亩的岩博林场因为管理不善急于出手。 能否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林场“赎回来”?余留芬与村干部、村民们商量。“赞成的很多,但是真正要凑钱时个个都不说话了,穷怕了。”一位村民回忆道。 煮熟的鸭子总不能让它飞了!一向做事干净利落的余留芬想方设法借到11万元,后又以个人名义贷款6万元,凑足17万元预付金。“赚了是村里的,亏了是我个人的。”余留芬和村民承诺道。 自从把岩博林场赎回来后,村民们就很少见到余留芬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她成了“飞人”,成天辗转于林业部门和煤矿之间,办间伐许可证,联系木材用户。就在这一年,通过间伐林木,出售给煤矿,余留芬就轻轻松松还清了借款,还盈利几十万元。 “林场就是‘绿色银行’。”从“第一桶金”的经验中,余留芬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她把岩博村产业的方向紧紧扣在“绿”字上,先后搞过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场、小鸡孵化场等等。 “绿色经济”在余留芬与岩博村的故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市场及产业的积极调整,如今,余留芬的“绿”产业早已不再是过去的“小打小闹”。取而代之的是,总投资1.5亿元的岩博酒业、总投资2398万元的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200万元的岩博山庄、总投入600万元的火腿加工厂等等。 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可一个“绿”字始终是余留芬产业的标签。 记者手记: 记者曾经多次造访岩博村,采访余留芬。从她的言行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脚踏实地”。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功成名就”,余留芬从不浮夸,她只是把所有好的点子、好的建议与岩博村的实际结合,探求一条更符合岩博实际的发展路子。从余留芬的轨迹中可以看到,从“绿”中做文章同样大有一番天地,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勤造“绿”、善用“绿”,同步小康的步伐就会越走越坚实。(记者 陈诗宗)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