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加快机器人科技和产业创新 迎接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浪潮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机器人科技产业创新在当代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全面提升机器人创新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国内机器人领域众多专家,对世界机器人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的现状与发展路径开展了深入研究。本书概要式地呈现了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希望能够对关系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读者有所借鉴。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更是衡量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上线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快速演进,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认知科学等的深度融合和推动下,不断形成新的发展形态,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日益突显,有望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先锋力量,引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展现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纵观当今科技和产业发展态势和主要国家的战略走向,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已成为必争领域和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无论是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欧盟“火花”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日本机器人白皮书等,均折射出各国在新的竞争赛场中抢夺游戏规则主导权和塑造新优势的决心。而在更大的范围内看,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制造、能源、材料、认知等科技的融合汇聚创新,正启动一场新的变革浪潮。它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制造业形态的重塑,以及美、德、日、中、韩、英、法等主要国家主导参与的全球制造业方阵的深刻调整,更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重大变化。依稀可见的是,智能社会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已露端倪,这成为发育多年的新科技和产业变革迭加兴起而呈现出的主流特征。 智能社会是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广泛深度融合、技术全面更新换代、产业系统升级、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演进而成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融合、协同、共享、共治是其鲜明特征。以新型广义互联网(包括现有信息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智能交通网、教育医疗等社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核心,构成智能社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大数据和云技术、智能识别和操控、最优配置等技术为主导,以跨学科领域汇聚融合创新为核心动力,以资源全面共享和社会协同互利为特征,既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又带动传统和新兴产业的全面升级,创造众多新的业态、就业岗位和财富增长点,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的重大变化。前瞻未来,智能化将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层级的重要分水岭。拥有核心优势的平台型企业成为产业全球化竞争的主导者,技术优势、平台效应、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创新力核心,进而推动智能经济体和传统经济体两大国际竞争阵营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顺应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的浪潮,迎接竞争挑战指名了方向。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作准备,必须牢牢抓住智能科技创新发展的龙头,以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野,选择竞争发展的突破口,特别是在融合汇聚技术创新中把握机遇,在智能社会的关键领域和方向谋求更多的领跑地位,形成一批智能产业创新的引领性企业群体。更为重要的是,要顺应创新趋势,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步伐,以企业为主导构建产学研紧密协同的战略联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国家创新治理体系,以全面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核心,营造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使我国成为吸引和凝聚全球尖端人才的创新乐园,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度。 三百年前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对世界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跃迁,更是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空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迭加兴起,正推动人类社会向智能化的新形态演进,其速度将大大超越前几次社会形态的演进进程,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程度也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适应这一变革的挑战,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命题。我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基础等对智能社会的创新发展具有独特优势。抓住未来10年智能社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加速换挡,在这一轮深刻调整中迎头赶上,向新的发展平台跃迁,不仅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