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韩正:《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讨论稿)》的说明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意见》起草的背景和过程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是国家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决策。中央提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市委强调全市要只争朝夕、凝心聚力,在实践中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要全市动员、集思广益,系统谋划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形成《意见》,召开市委全会专题审议讨论。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上认识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意义。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根据上海具体实际,作出的国家战略部署。我们上海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提高认识。要看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性力量,国际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正面对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强化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看到,上海发展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中央要求我们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我们必须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重构城市发展动力。到2020年,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走创新驱动发展新路,我们的既定目标就很难实现。对此,我们都要十分清醒。
我们必须迅速行动,真抓实干,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关键要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突破性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意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去年6月以来,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广泛调查研究,开展专题讨论,充分征询意见,形成了调研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今天提交市委全会审议讨论的这个《意见》。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去年6月到去年年底,主要是学习研究,全面调研,摸情况,找问题。一是抓学习动员。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二是抓调查研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动员组织,到政府部门、区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专题调研,会同各方面讨论研究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三是抓政策举措研究。有关部门就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突破、创新项目和工程筛选等进行深入研讨、认真梳理,形成一批政策建议和争取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方案。四是抓凝聚共识。去年年底市委务虚会、市委全会,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又开展集中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第二阶段,从今年年初至今,主要是聚焦难题,突出重点,深化研究,提出举措。一是成立课题组。市委把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列为今年市委唯一的重大调研课题,我和杨雄、应勇同志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课题分两大专题,杨雄同志牵头研究体制机制改革、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等,应勇同志牵头研究创新人才发展。两个专项调研组在综合第一阶段各方面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分别形成两个专题调研报告。以这两个报告为依据,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文件起草组起草形成了《意见》。二是认真讨论修改。市委专门召开2次常委会、4次专题会,集中讨论《意见》,对一些重大提法和突破性举措反复斟酌和修改,并对进一步落实《意见》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和具体行动方案进行认真研究。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意见》初稿形成后,充分听取各部门、区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党外人士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市政协组织研究讨论,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还就一些涉及改革创新的重大问题,征求国家有关部门意见。这次市委全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审议讨论的情况,对《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关于《意见》的总体考虑和框架结构
这次研究提出的《意见》,是一个统筹推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性意见,重在明确大的目标方向,理清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聚焦难点推动改革创新。在起草过程中,我们总的把握是4条原则。一是全面、准确、深入体现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实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影响我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瓶颈难题和各种制约,抓住重点,聚焦突破,有序推进。三是找准方向、路径,聚焦主战场在哪里、关键抓什么、用什么方法,实事求是提出目标、路径和任务举措。四是以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搞出一个改革创新的文件,一个能引领行动、推动工作的实施性意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可操作管用,能落实落地。除这个《意见》外,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还研究了一系列配套实施意见和若干个具体行动方案,就是要进一步细化任务举措、细化规则办法,确保《意见》切实发挥效用。
从大的框架结构讲,《意见》首先明确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框架和总体要求,接下来围绕实现目标,部署安排4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举措,确定了“1+4”的结构,共5个部分、22条。“1”为第一部分,就是明确上海未来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中心及如何推进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路径。目标清楚,路径明确,才能部署好重大任务举措,引领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攻坚突破。“4”包括第二到第五部分,就是聚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4个重要方面和关键领域,提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布局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任务举措。核心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突破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阻断。《意见》首先从突破制度瓶颈入手,就是要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只有各类人才高度集聚,只有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充分迸发,上海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基础是要有良好创新生态环境。要有开放的平台,有宽松的社会氛围,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完善的服务体系。没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不可能培育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能没有国际一流、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选准必争领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前瞻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和产业化项目。
三、关于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这次市委全会,主要任务就是审议讨论《意见》,汇聚智慧,完善举措,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里,我就几个问题再作些概要解释。
第一,关于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内涵的问题。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明确未来努力的目标方向。上海要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是必须具有全球影响力。我们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对标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和区域,着眼于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要聚焦科技创新,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既要打造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高地,也要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三是要充分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关键要能够辐射带动更广大区域创新发展,能够为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科技创新的坚强支撑。
基于上述3个方面的考虑,综合把握现状与基础、发展与变化、需要与可能,《意见》提出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概括讲就是三句话。第一句是“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这里突出了上海综合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优势,突出了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就要用足用好我们这座城市长期形成的综合优势和开放优势。第二句是“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核心就是必须具有全球影响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先行城市和重要区域。第三句是“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就是要切实做到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提出“两步走”规划,第一步在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应当说,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级较高,科技、人才资源密集,较早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只要我们咬住目标、抓住关键,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发展,就一定能够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关于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的问题。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破解影响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制度性障碍。关键要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下决心简政放权,坚决改革政府条块分割、分钱分物的管理体制。《意见》针对这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是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根本是要放开搞活市场,向市场要创新资源、创新活力和动力,注重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我们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职能转变。比如,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坚决取消不必要的办证规定。又如,统筹整合政府公共数据与信息系统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特别是对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生事物,不能急于用传统思维和老办法简单地进行扼制性管理,也不要急于发布禁止性规定,先让这些新生事物发展,让市场评价决定。说到底,开放就有活力,放开就是支持。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管控风险上,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二是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现在,创新链是阻断的,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问题突出,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讲白了,就是不能总是把政府科研经费的“钱”变成论文、研究报告的“纸”,要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把研究成果的“纸”变成可以生“钱”的产品和服务。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确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比如,试点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普惠性税制,加大对科技创新重点行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扩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政府采购比例。又如,改进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引入任期激励、股权激励等创新导向的中长期激励方式,鼓励国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同时,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鼓励他们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使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产业化。
第三,关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问题。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解决人才问题,关键要聚焦引进集聚、使用评价、分配激励3个环节,出台管用有效的措施。在引进集聚上,就是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和企业家。目前,主要问题还是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市场化、便捷度不够。针对海外人才,我们重点就是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永久居留证程序、改进外国专家证办理、优化外籍人才创业生活环境等,吸引全球人才。针对国内人才,我们重点就是改进人才居住证积分、完善直接落户政策等,更加突出创新业绩和贡献等市场评价标准,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倾斜力度,真正体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使用评价上,就是要坚持在使用中评价、让市场主体去评价,把人才评价权、使用权真正放还市场、放给创新主体。《意见》明确了一系列鼓励办法,比如鼓励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允许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到高校兼职等,就是要打通科研人员便捷流动、优化配置的通道,探索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机制,让人才到发挥最大效用的地方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库。在分配激励上,我们认为,事业激励很重要,物质激励也很关键,要把创新成果与个人利益、企业效益、城市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加大对科研人员股权和绩效激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探索成果转让财税改革试点,努力让科研人员通过创新获益,实现财富和事业双丰收。
第四,关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有好的环境。好的环境,不是管出来的,不是靠政府计划排出来的,也不是靠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是靠科学的制度放出来的。我们一再讲,环境好不好,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企业、各类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来评价。《意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4个难题。一是创新成果转化难。核心是科技中介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高端服务机构,使很多创新成果束之高阁。我们的办法,就是要培育一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和骨干企业,引进国际知名中介机构,形成若干个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创新企业融资难。科技不与金融结合,很难发展壮大。我们重点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从天使投资、投贷联动、融资担保、企业上市、股权众筹等各个环节,全面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地结合。三是草根创业难。草根创业最具活力,主要来自兴趣、发自内心,特别值得保护、值得推广。鼓励草根创业,根本是降低创业成本和准入门槛,路径是打造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把有志于创新创业的草根族“扶上马”、“送一程”,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涌。四是知识产权保护难。保护好知识产权,是成就科技创新中心最大的软实力。我们强调,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研究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尽最大努力保护创新创造成果,消除创新创造者的后顾之忧,使上海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城市之一。
第五,关于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布局的问题。市场经济是分工协作的经济,很多资源、要素、技术可以通过市场获得。但是,关键核心技术,永远买不来;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技术,人家总要卡你。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只有前瞻布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才能赢得主动。选好项目、布好局,要坚持3条原则。一是要放眼世界,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符合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变革大趋势的。二是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国家迫切需要、核心利益所在、打破国际垄断的。三是要上海有基础、有能力,可以形成合力、能突破的。《意见》具体提出了3个方面任务。一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核心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争取新一批国家大科学设施、大科学计划落户上海,大力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来沪,强化源头创新能力。二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市场机制、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要做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没能力也不愿干的。三是在区域布局方面,注重点面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聚焦张江、紫竹等一批重点区域,布局一批重大设施项目,集中开展改革试点。在市里抓大生态的同时,各区县要抓小气候,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创新政府管理、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闯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新路。
最后,对审议讨论提三点要求。一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全市大事,大家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谋工作,不能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要破除部门本位,舍弃局部利益,勇于自我革新。二要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在审议讨论中,大家要针对亟待突破的难点瓶颈,亮观点、说想法,共同修改出一个有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的好文件,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大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好、把握好中央要求,认真研读《意见》,深入展开审议讨论,让审议讨论过程成为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努力把这次全会开成一次动员创新、激励奋进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