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谈外交》

  【基本信息】

  作者:吴建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作者简介】

  吴建民,资深外交家。现任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外交学院教授,中国外交部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59-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曾任外交新闻司司长和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曾于2003-2007年任国际展览局主席,是担任这一职位的第一位亚洲人。2009年正式从外交部退休。现任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内容简介】

  中国外交史的见证者吴建民亲笔著书

  首度对50余年的外交生涯进行回顾与总结

  阐述对中国外交格局的深度思考

  他是周恩来口中“精干的人”,也是陈毅点中的“将才”。他是世界熟知的“外交儒将”——吴建民!

  他是中国外交史的见证者!作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外交人员,拥有25年驻外经历,在联合国工作近10年。

  他被誉为一位“搞透了外交”的外交官!他是中国前驻法大使、2000年申办奥运会代表团发言人、2010年申办世博会“前线总指挥”。

  他说“外交就是要为国家争取朋友”,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已过去,和平与发展才是新主题。在《吴建民谈外交》中,吴建民回顾50余年的外交生涯,坦承外交官的得失心路,详述做大国应有的心态与胸怀。

  【精彩书摘】

  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外交还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吴建民大使搞了一辈子外交,算是把外交这件事搞透了。我读了吴大使这本书,学到很多东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外交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怎样同外国人沟通、交流,为国家多争取几个朋友,少树几个对手。这样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得到更多利益。当然,这些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还是很难的。

  我和吴大使认识多年,他在工作中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入世谈判当中,可以说吴建民大使做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在日内瓦,中国入世的多边谈判在那里进行。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我每年都要去日内瓦多次,每次短则一个星期,长的达一个月。国内当时想得也很周到,每次我率团去日内瓦,都要安排当地大使担任副团长,一般情况下副团长很少参与谈判。所以当时驻日内瓦的大使们都说,他们就是为谈判代表团做好“后勤部长”。吴建民从1996年到1998年担任中国驻日内瓦国际组织的代表。他不满足当这个“后勤部长”,做了许多工作,可以说,他是我们代表团的“政委”。当时谈判代表团组成很复杂,是由国内的各个部门派人组成的,包括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海关总署、农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等。由于各部门派出的人一般容易从自己部门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对谈判方案的认识不尽一致。吴大使有时候参加代表团的谈判预备会时,经常听到我们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争论中,最为难的,当然是我这个团长。此时,吴大使总是主动帮我们做工作。在谈判预备会上发言时,他不纠缠谈判方案的细节,而是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分析当前的形势,特别是介绍一些国家如何通过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情况。由于他本身没有部门利益,他讲话又很有说服力,所以他每次发言,都深受代表团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他使大家认识到,还是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整个谈判的方案。我从吴大使的身上学到了一点:对外沟通,也就是所谓“外交”要做得好,首先是内部要沟通,只有内部沟通好了,才能在谈判中一致对外,才不至于在谈判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更不会发出一些可能会被谈判对手利用的杂音。

  吴大使还帮助我和代表团改变了对媒体的态度。由于他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出身,所以他特别重视和媒体的沟通。那个时候我们谈判代表团一般不见媒体,媒体来了,总是躲着。但是,美欧的谈判代表团则不同,他们每次谈判完,马上举行记者招待会,主动见记者。结果到了第二天,各种电视、报纸等媒体都一边倒,说中国代表团如何在这些问题上不讲道理,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完全是因为中方等等。当时,吴大使就跟我讲,一定要主动出击,和媒体打交道。后来,我就开始在每次谈判以后也举行记者招待会,有时候我们的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欧盟的记者招待会几乎同时在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举行。我们也阐述我们的立场,讲中国为什么有道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立场。第二天的报道,虽不能说对我们的报道占了上风,但也至少是打个平手,各方面都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很多年后,我担任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我都一直觉得吴大使教我的这一条非常重要。我经常给我们博鳌亚洲论坛的同事讲,论坛的成功成在媒体,败也在媒体,只有把媒体工作做好,我们的论坛才会有影响力。所以,那时候尽管报名参加论坛的人很多,住宿等条件又很困难,但我坚持要拿出至少1/3的名额给媒体,给他们充分报道的机会。

  我和吴大使在日内瓦一起工作至今已近20年了。今天的国际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下,外交怎么搞?我认为做好沟通、交流的工作比过去更重要,也更有挑战性了。中国的崛起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中国的崛起非常快,可以说我们是在过去一二十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入世的时候我们还是世界第七,排在意大利后面,但是10年以后,我们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之快,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此外,我们的崛起,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崛起,难免有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再加上我们在上升的时候,正好他们在走下坡路,反差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外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全世界的大多数人能理解我们,理解中国的崛起,包容中国的崛起,支持这个崛起,至少对这个崛起不持仇视的态度。

为此,我们就需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把中国崛起的背景、性质、目的、产生的影响给大家讲清楚。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吴大使讲的要善于沟通。我们崛起那么快,许多国家有一些质疑,有些不同意见,我们都应该尊重。即便对于其他大国,包括日本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我们都应该多做工作,让他们理解这个崛起。

  现在中日关系比较紧张,当然有领土问题,也有历史的认知问题。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崛起太快,转眼间就超过了日本。日本曾经是“二战”后的亚洲第一大经济体,也当了很长时间的全球老二,一旦被别国超过,特别是被中国超过,日本的国民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对他们的一些看法,比如民调显示的,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一些仇视,我们还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给日本大多数国民一个了解中国崛起的过程。美国也是一样,一个超级大国当得好好的,突然来了一个后起之秀,他们肯定也有想法。

  在目前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像吴大使经常讲的,克服弱国心态,树立大国心态。所谓大国心态就是要自信、要大度、要宽容。大事当然不能糊涂,小事就不要纠缠。特别是在国家强盛的时候,不要事事都强硬。实际上,当时我在入世谈判的时候就提到过,强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外强硬是最容易的,因为对外强硬容易在国内政治上得分,另外还可以不好好研究问题。强硬,或者说是无谓的强硬是一种虚弱的表现。

  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外交应该怎么做。我们如何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不仅仅成为世界的强国,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世界上受人尊重的强国。在对外沟通中,多一点以理服人,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点大局意识,少一点感情用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外沟通任务。

  现在搞外交和过去有所不同。在互联网时代里,每个人都可以对外交的事情品头论足,有时候当我看见有些国民在网上对外交事件的评论时,心情很复杂。有些评论确实是讲得好,甚至令人拍案叫绝,因为他们的评论既专业又理智。但是,有些评论确实让人感到很担心,不像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气度和素质。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外交当中,外交不再变得神秘,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大多数人都懂一点外交,从而更加理智、更加专业地看待一些问题,发表评论的时候不要误导、不要添乱。要帮助我们的政府妥善地处理外交问题,特别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矛盾,使我们的外交更加成熟,更加有效。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鉴此,吴建民大使作为一位资深的外交家,出版这样的书,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广大的读者都好好读一读,也许会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龙永图

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

(来源:中信出版社)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