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声音]唐亚林:“十三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

  20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历史起点,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涉及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其意义十分深远。

  “十三五”规划与“两个一百年”

  在2012年11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向世人宣布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改革举措,掀起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改革新高潮!

  “十三五”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开启其历史性征程的。“十三五”规划的制定重点,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来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如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共中央集体领导下,不仅一以贯之地执行,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2010年比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基础上,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而且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战略,不仅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需要服务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奋斗目标,同时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这是致力于探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重承诺。

  “十三五”规划:高起点下的战略指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抓住发展是治党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根本理念和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因此,秉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仍将是“十三五”规划需要致力探索的根本任务和主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与政治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态势走向了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开放的“经济新常态”,另一方面政治态势呈现出反腐败、讲规矩、履责任、重法治的政治新气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面对国际国内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竞争态势,我国发展进入了大有作为和严峻挑战并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应当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大的现实背景。通过发展理念的引路,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以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塑造源源不断的活力源与新型动力机制。

  站在时代更高起点上的“十三五”规划,应当在新型发展理念上,围绕根本利益分配这一主题,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调动亿万人民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共享改革成果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发展创造安定、和谐、参与、共享的改革环境。

  站在时代更高起点上的“十三五”规划,应当在发展战略规划上,围绕新型政企关系、政社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关系这一主线,不仅推进包括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思路的厘定、发展方向的确定,以及发展重点的突破、发展着力点的强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体制的创新等,而且实施包括涵盖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将未来五年乃至中长期战略规划战略目标有机转化为可执行的年度绩效计划目标,以及对年度绩效计划目标进行定期测定评估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报告的年度绩效报告“三位一体”的绩效战略规划。

  为此,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长远态势,全面摸清国情民意变化的发展规律,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和发展模式,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坚定不移的定力和自信,不断开拓创新,创造性地走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

  “十三五”规划: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实现奋斗目标、完成历史使命,关键在党。这是近代中国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而作出的历史选择。

  “十三五”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要确保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力有所用、心有所寄”,以真正过上“心有所安”的和谐生活之目标。

  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推进从严治党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战略,到“十三五”规划末期也就是2020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治理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复杂情势的交织,以及预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战略目标的承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新型发展空间,中国共产党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一方面将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有机结合,推进党内制度建设进程,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纠错、制度执行、制度创新“三者并举”的方式,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到实处,以强有力的改革行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举措,为“十三五”规划乃至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保驾护航。

  在制定和落实“十三五”规划期间,首先应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加大对涉及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战略问题的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力度,对事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旗帜鲜明的回答。其次,全面评估和清理执政党、国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制度体系,对不适应时代、不适应民主法治要求、不适应公共利益发展的法规、制度、政策、规章等进行集中纠偏纠错,通过制度激活的方式,唤醒一度处于摆设中的制度的真正威力。第三,将有效限制公共权力与积极履行公共职责,作为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公职人员的能力建设评价标准,加强激励机制建设,把为人民服务的公心和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愿望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最后,围绕中国共产党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生态建设五大建设任务,将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经济、安定而又和谐的社会、多元而有创造力的文化、参与而有序的政治、多彩而宜居的生态作为指引五大建设的价值指标,并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有机对接,实现“十三五”规划的近期与执政党和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的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奠定发展基础。

  (来源:《解放日报》2015年10月27日)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