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我校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师生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认为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部署。下一阶段,复旦大学将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十三五”发展契机,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相关学科建设,进一步推动资源集聚和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二是积极为学校专家学者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创造更好条件,鼓励他们立足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概念、范式、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力争在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培养集聚一批高水平专家,产出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三是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与加强决策咨询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是主动服务国家对外人文文化交流,积极构建更有活力和影响力的跨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文对话机制,提升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研肌析理、学深悟透,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表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哲学社会科学能不能以及如何发挥不可替代和不可比拟的作用,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关键在于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问题,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只有坚持住这个导向,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在这样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为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不可比拟的优势。”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冉教授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总书记的讲话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腾飞插上了思想的翅膀。其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吴新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基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秉持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历史的宽广视角,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需要,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标志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加快构建自身体系的自主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博士生邹汉阳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是做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以其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具有穿透力的理论方法,对当前的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旨归和方法借鉴,应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内化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

 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充满信心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涛副教授认为:“引介、吸纳西方社会科学概念、范畴和理论曾是中国社会科学恢复和重建之初的必要起点,但对基于西方历史、社会和文化情景中经验与问题的概念、范畴和理论缺少反思的结果是,中国社会科学亦步亦趋地丧失原创性、自主性、创新能力,从而在面对探索中国道路的丰富经验和问题时,出现‘理论匮乏’的尴尬局面。这次座谈会非常及时,极为重要,有助于社会科学工作者直面发生在当下的、鲜活的实践活动,重视实践提出的问题,实践提出的需要,实践提供的经验,为下一阶段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长忠副教授认为:“中国应当而且一定可以为世界哲学社科理论发展作出独特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征,还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实践成果既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又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角度来把握中国实践经验,不仅关系到对中国自身经验理论总结,还关系到对世界哲学社科理论发展应有的贡献,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全世界都将看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伟大成就。

社会学院2015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唐博表示:“在以往学习社会学理论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很多都是欧美社会学理论,中国学者鲜有理论能放进教科书里进行介绍。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欧美理论框架和逻辑很难契合中国的实际问题,如果强行套上去,那么得出的结论对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没有帮助,对于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没有帮助。有当代中国大量鲜活的实践作支撑,加上理论建构和学科交融,相信未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将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立足本职,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更优质的决策咨询服务

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沈国麟副教授认为:“作为青年学者和智库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研究,尤其是注重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入的调研,引导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更大的历史担当和家国情怀,优化和改进学术评价体系,重视培养学术翻译和国际传播人才,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创造更多成果、更坚强队伍以及更广阔的平台。”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表示:“自近代100多年来,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中,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今天,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肩负着为当代中国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智慧的重任。因此,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勇于直面中国问题,提炼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并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思想、中国价值。”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