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同生:铮铮铁骨担重任

看过电影《东进序曲》的人,对剧中那位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黄秉光的印象应当十分深刻,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角色的原型之一就是上海医学院老书记陈同生。电影剧本也是根据他的回忆录《郭村战斗时的谈判》改编的。他曾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在郭村保卫战时,他遭人软禁,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他沉着冷静,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对爱国人士开展统战工作,最终保卫战取得胜利,他也被誉为深入虎穴的孤胆英雄。

陈同生(19061968) 原名陈农非、张翰君。四川营山人。他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经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曾先后在《日邮新闻》、《成都快报》和《新蜀报》任记者、编辑和总编,在公开职业的掩护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他担任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发展上医,建设重医

1955年,为了实现中央关于加强内地建设的发展战略,上医需要搬迁重庆。这是陈同生来到上医的第一项重大任务。

陈同生在了解了上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以后,他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本着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决定亲自赶往北京向卫生部、高教部领导直陈己见,阐明上医留在上海对国家建设的好处,并提出改搬迁为援建的方案。这样不仅上医可以继续发展,还可以使重庆多一所高水平医学院。就这样,发展上医,建设重医的重任就都落在了陈同生肩上。

从北京回到上海后,陈同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调出上医的部分教学、医疗、科研力量,到重庆建一所新的医学院;同时,上医留在上海继续发展,作为重医的坚强后盾。作为上医的院长和党委书记,陈同生通过党团组织号召、鼓励年轻教师和行政人员到艰苦的地方开创新的事业。当时最年轻的副院长钱悳教授主动请缨,很快组织起一支400多人的教学、医疗、行政队伍,成为重医的创建者。

兼任了重医院长的陈同生则两头跑,一面领导上医的工作,一面关心重医的发展,解决重医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95691日,重庆医学院开学,招生434人,附属医院开出150张病床。

穿西装,也穿草鞋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穿西装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在50年代,穿西装上班是要有点勇气的。因为那时大家都是穿中山装,连留美回来的教授都不敢穿西装,怕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但陈同生在上医期间经常西装革履,带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因为陈同生知道自己穿上西装、会使得知识分子感到更亲切。

陈同时有穿西装的一面,也有穿草鞋的一面。有一次,在青浦,陈同生穿着草鞋和同学们一起下稻田劳动。一位同学好奇地问:“陈院长,你的草鞋从哪儿买的?”他答道“自己打的”。同学又问:“您会打草鞋?”那个学生实在想象不出这位平素西装革履,满肚子学问的院长会打草鞋!陈同生回答说:“在部队里学的。”

那天的劳动是向稻田里施肥,用手将拌着塘泥的牛粪均匀地撒到稻田里。牛粪又黏又臭,用手去抓,实在令人恶心。陈院长若无其事,轻松熟练地施肥,他察觉到有同学对牛粪流露出厌恶的表情。他便对那位同学说:“牛粪是臭的,大米是香的,没有尽头的臭,哪来日后的香呢?”这一番话使同学心悦诚服。

“上医是一所中国人顶着压力和贫困,自主办起来的医学院,有着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要尽力把上医办成一流的医学院校,享誉世界,要使上医培养的学生成为一流的栋梁人才,超过历史和世界上同类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上医走下坡路,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陈同生院长这样说,也这样做,虽然他在上医工作的时间前后不到10年,但是给上医的师生员工留下的印象却难以磨灭。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上医的教师、医生和职工仍对他怀念不已。

学院主干路也被命名为同生路。

2007年上医建院80年校庆,他的铜像屹立在西校园的图书馆前。上医师生以此来纪念这位热爱他们,相信他们,一切为了他们的好书记、好院长,纪念这位值得师生员工信赖并引为自豪的好书记、好院长。

参考资料:

1.《复旦的星空》,鄂基瑞,燕爽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5.04

2.《陈同生画传》,王尧基,陈淮淮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7.09

3.《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1.12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