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说】材料系师生党员畅谈“党员·科研·国家战略”

编者说:日前,材料科学系学生党总支举办“党员·科研·国家战略系列座谈会”第二场,邀请部分师生党员围绕党员的先进性与责任、科研、创业、中国制造2025等话题与学生党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第二期“党员说”,小编摘取了座谈会嘉宾的部分精彩发言与大家分享。

嘉宾介绍:

杨振国中共党员,材料科学系教授,中国科协全国金相与显微分析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上海市安全生产核心专家,复旦北泰城市管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两门课程《材料科学导论》和《材料失效分析》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龚嶷,中共党员,在复旦就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11篇,曾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曾任系研究生团学联主席。毕业后进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任高级工程师。

  唐晓峰,中共党员,2010年自主创业,创办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2016年荣获上海青年五四奖章,担任松江区团委兼职副书记。

  一、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杨振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工程应用上,要做到比一般的教师更好,这是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在教学上,首先应该把课上好,课前认真备课,课中激情授课,课后认真答疑。做到这18个字,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下苦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上课就不必看教科书、看文本,一定会是胸有成竹地去讲,让学生参与探讨、参与交流。我曾经总结过“七性教学法”,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逻辑性、前瞻性、实用性、互动性。在科研上,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学科的发展,着重开发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发表有价值的论文,申请有用的专利。在工程应用上,应当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推广应用到技术实践中,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一些大问题。当然,从大的方面来说,党员在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奉献精神、自我修养等方面应该要求更高些,有更多的正能量,特别在信息社会,不能随便在网上或微信群里发布负能量的东西或者误导的东西,不能把局部问题无限放大化和极端化。

  二、党员的就业选择:国家战略重点和急需的行业领域。

  龚嶷:作为一名党员学生,先进性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就是在择业时能将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如当前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因此一方面可考虑去一些由国家重点扶植并力争“走出去”的高科技行业,如核电、高铁、大飞机等,而且我们材料专业在这些领域都是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另一方面也可选择自主创业,当然结合我们的专业背景,应该是创实体经济的业、创高新科技的业,如晓峰一样,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三、有人问我,你一个创业企业为什么要搞党建,干嘛要成立党支部,其实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唐晓峰:第一,谈谈为什么入党。从大一开始,老师就一直鼓励我入党,从那时起,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入党。当我大三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我一定要入。一位名人在一次演讲中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他问“同学们,你们希望中国更好吗?”底下都回答“是”,“那我告诉你们怎样让中国更好,你们去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让党变得更好,让党向更好的方向去努力,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更好”。我看了这个话特别受鼓舞,当时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我们公司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吸纳合伙人永远都是共产党员优先。因为党员比别人多一重身份,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就像我之前讲的,作为党员一定是通过努力和奋斗,让自己,让周围的小环境变得更好,再影响大环境,最后让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好。

  第三,管理企业要懂辩证法。成为一名党员,一直以来学了非常多的党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我们讲的辩证法就非常重要,看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去看,做企业也是这样。华为为什么做得好,他们总结叫灰度理论,就是辩证的思想。看问题,做事情,不能用极端的方式去想,非白即黑,还是要历史地看,全面地看,结合具体环境看。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思维要比普通群众多一点辩证法。

  四、做科研,需要紧迫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龚嶷:在科研方面,我有“三感”分享给大家。一是紧迫感。无论读书多久最后总得工作。相比同龄人,读研使你晚踏入社会至少3年,因此这一在年龄上与社会经验上的紧迫感,促使你必须将3年时间充分利用;二是责任感。晚工作3年意味着正式回报父母的时间也晚了3年,或许父母会以你在复旦读研为荣,但作为你来讲,须以此为责任督促自己进步;三是成就感。做研究必定是辛苦和枯燥的,我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失效分析,我主要通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发表高水平论文来寻求成就感,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例如我常会去查一查我已发表论文的他引数,当你发现这个数字不断上涨时,就会有种满足的感觉。当你做到以上这些的时候,自然会自发地去多读文献、多做实验、多写论文了,不断地激发自身的潜能,由被动变主动,努力取得更多的成果。

  五、有追求、敢质疑、能担当,不怕吃苦。

  杨振国:培养教育学生最好是兴趣为重,根据其爱好制定相应的课题。有的喜欢理论、有的喜欢实验、有的喜欢应用,应有所区别和引导,这就是引而不代,发展其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做课题时就有激情,积极性高。

  我想科技工作者除了勤奋努力、踏实工作,老实做人外,重要的是要有追求,敢质疑,能担当。有追求指的是要有理想,有理想就有了工作目标,有了工作目标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活力,有活力就会产生创新。人没有理想是不行的,生活会感到空虚;敢质疑就是要有思想、善思考,对书本、论文、权威讲的东西不能全部不加思考地接受,要从肯定否定中进行探究,产生新想法;能担当就是要负责任,专心把事做扎实、做好。

  对现在的同学们来说,我觉得要特别强调一下能吃苦。同学们成长的环境比较优越,但事实上,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是痛苦的,这个痛苦的由来呢,是因为在创新;如果你做的课题很容易,那就不大可能有创新。就比如同学们想要有肌肉,就要去健身,要运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花力气,但是当你花了力气,出了汗了,效果也就出来了。做课题也是这样。

  六、中国制造的前景是光明的,成功了,就是你们的天下。

  杨振国:就材料而言,我国的制造、加工、能源、信息等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技术上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核电、高铁、火电、风电等需要的一些关键核心部件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轴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被SKF、NSK、FAG等国际知名公司所垄断。最近半年我们与秦山核电站合作,解决了6个这方面的疑症难症,大部分是和轴承、和转动有关的。问题解决得非常好,但我做了以后心里很难受。为什么?因为零件全是外国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啊,但我们的技术还不到家,载荷量小或者可靠性低,用了三个月以后就出问题了,最后没办法,只好用国外的。国外的公司一看中国自己生产不了,你不是有钱吗,那我就高价卖,甚至翻10倍。这个对我们民族工业的冲击很大,大量的资金都让国外赚取了。有些同学想做手机行业、互联网、电商,向马云学习,值得鼓励。但从另外的角度讲,中国不需要那么多马云。而制造业更需要大量人才,前景是光明的,虽然刚开始比较痛苦的,但却苦中作乐,以后成功了的话,这就是你们的天下,是为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了这个,才是最开心的。

  七、不希望太多学生去外企。

  杨振国:我们课题组有一个很好的同学,就业去了外企。我跟他讲,你挣的钱是很多的,但是你以后的发展未必比留在国企或者民族企业强。为什么?你的价值是以钱来衡量的,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遇到天花板,没有什么理想了。我说你以后最好能跳出来,像小唐一样自主创业。我一直是这样的主张,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的发展要统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统一,学到国外的东西以后,需要跳出来,因为只有民族工业整体强大了,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个人也才能攀得更高、走得更远。

  八、“吃苦就是幸福”

  唐晓峰:杨老师说的“吃苦就是幸福”,对我帮助很大。我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特别苦,苦到什么程度呢?为了省钱,我在松江工业园区的一个废弃四合院里,花了一千块钱在那里租了一个80平米的地方,旁边有一个很臭的厕所,然后用砖头砌了一个实验台,一个水池。为了做好通风工作,在墙上凿了一个洞,放上电风扇,每次做实验打开电风扇就要忍受狂风乱舞。我自己在那里做实验,一做就是两年半。后来才慢慢有人加入进来。当时创业的小伙伴还在读书,也来帮我一起做实验,到深夜一点钟才回家。开发一种材料产品真的很苦。但是现在回味起来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已经很难再找到当初的感觉了。当时夜晚望着天空亮闪闪的星星,我们想,能不能几年之后有一个好一点的实验室,像学校里的一样。所以说吃苦就是幸福,当你在工作或是学习中把这苦吃完之后总会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来源:材料科学系)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