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说】曾晓洋:教书育人是天职,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编者说:今天的“党员说”,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听听信息学院微电子教师支部书记曾晓洋老师对于做合格党员的理解。 “要有点干事的拼劲儿,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研究精神。” 我是1996年4月在大学阶段入党的,现在是信息学院微电子学科的一名教授。作为党员教授,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多在研究第一线开展工作,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研究精神。在评上教授之后,曾经一度有“船到码头人靠岸”的想法,觉得可以松口气,舒服舒服了。但是,最终我还是克服了这样的念头,继续轻装上阵,扎扎实实带领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继续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这几年来,凭着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连续发表了多篇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积极评价。正是由于这一点点成绩,我也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被评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优秀学术带头人”等。这些荣誉既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使得我不敢偷懒,而是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复旦具有良好的校园氛围,但是不能把它当作自己“颐养天年”的归属,还得有点“干事”的拼劲儿,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能力的强弱是安身立命之本。党员教授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为实验室和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作为实验室的一名老兵,我和大家一样,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要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我们深知,当前科研组织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不仅要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向世界学科发展前沿看齐,还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抓住国家战略布局和产业急需这个“牛鼻子”,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取重大突破。为此,我们开展了与“大院大所”和骨干企业的合作,目的就是为瞄准“国家战略布局”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也为加强实验室与国家重点研发机构的合作寻找机会。我想,为重点实验室和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是一名党员教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书育人是天职,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作为一名复旦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近年来,我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并坚持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工作,将自己的研究体会融入到课程中去,跟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对研究生进行“手把手”教育,不仅教他们知识,还传授他们方法,是为产业培养急需的合格人才最重要的途径。我把自己做研究的经历和心得讲给学生听,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轻易去掐灭学生任何一点“思想火花”,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近年来,我培养的学生,除了获得市、校的优秀学位论文外,在国际知名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上也发表了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为诸如华为技术等企业输送了不少年轻的研究力量,获得了企业的“点赞”。我有一个毕业学生的微信群,我会常常跟我的学生一起分享各种信息,我的学生们也会让我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我想,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快乐之所在!教书育人,培养产业急需的合格人才是我最根本的追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群众、为集体奉献。” 我是一名教授,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我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做合格党员”这样的问题。“两学一做”,”学“是前提、是基础,“做”是根本、是关键。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有意识、分批次跟支部的年轻同志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二是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科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在申报重大项目的过程中,面临时间跨度大、涉及单位多、协调任务重等困难,我都第一时间想到如何调动共产党员的积极性,这在实践中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候,共产党员要挺身而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就要为群众、为集体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