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说】李煜申:坚定信念,服务牺牲,永跟党走
近日,组织部门收到了一笔特殊的党费——新闻学院2016级科学硕士班李煜申同志,将他获得的优秀共产党员奖金,全部作为党费交给了党组织。李煜申在今年6月荣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天的党员说,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一名学生党员对于做合格党员的理解。 今年,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成为摆在每个党员面前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想起了几个故事。 党员的宗旨,是服务 我记得,2010年的冬天,我在光华大道的征兵横幅前,毅然下定决心以一个复旦人、一个新生党员的身份响应号召,携笔从戎。就在进入军营的四个月后,2011年冬天,云南大旱。整整半个月,为了解决老乡的救命水,我们每天跋涉数十里山路,把水从山脚搬到重型车辆无法抵达的三个村落。我们也是在偶然间,发现村里的四位大爷,每天只留下自己十分之一的配额,却把多余的水挨家挨户接济给其他老乡。 我非常不解,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四个人,是村里的四位老党员,把自己的救命水省下来分给乡里乡亲。一位大爷说,“我们四个党员都是孤老,少喝一点没关系,不能苦了乡亲。”这一刻我才明白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的分量。我才明白,党员的宗旨,是服务。 “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那么真实,那么炙热 我记得,2012年的9·7云南彝良地震。灾情复杂,地形险要,我所在的部队组织抗震救灾突击队,冲进最严重的灾区一线,大型机械进不来,就用手刨。进场第8个小时,一位老兵在两层废墟之下抱出一个5岁的小女孩。正当我们无比欣慰之时,余震袭来,一块水泥板从顶上落下,下方是老兵和那个孩子,分秒之间,老兵被砸中,伤重不治,孩子被推开,平安得救。弥留的时候,他对我说了八个字:“不要内疚,总有牺牲。”我突然明白,“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那么真实,那么炙热。 党支部的团结,是基层堡垒战斗力的源泉 回到复旦继续学业后,2015年我开始担任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面对党支部分拆、近一半党员要外出交流或是赴外省进行教学大实习的实际情况,如何让支部保持原有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我们开始紧扣热点,组织一系列学习。先后拍摄了14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结合日常学习教育,发动党员撰写了22万字的《理论学习优秀作品集》和《党建课题作品集》。 支部不放松每一次组织生活,在外的党员多,就用视频现场连线,倾听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面对班级越来越高的党员比例,我们给每一位党员定目标、促提高、保实现,做好党员成长计划的每一步。通过“新相工作室”、“新闻新编”等支部志愿服务项目,使党员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能够真正地服务身边的同学,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如今,2012级新闻学院的学生相继离开校园,然而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最后一次组织生活会上说“党支部是我四年里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时,我也被深深感动,党支部的团结,是基层堡垒战斗力的源泉。 三个故事其实总结起来是六个字,“服务、牺牲、团结”,正是复旦教导我们要秉持和坚守的精神。复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陈望道老校长诫勉我们要“好学力行”,两句话首先告诉我们的是做学问的道理,还在教我们做人。 70年前,李登辉老校长告诫当时处于时代大变局中的复旦学生,应当“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牺牲”。他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更是你们的责任。”这是校训更深一层的意蕴,复旦人当博学更当笃志,不忘服务社会、不忘服务国家,有兼济天下的社会关怀和家国情怀。我想,一名复旦的党员,理当将这句校训铭记和演绎得更为深刻。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辅导员。我将以新的岗位为新的起点,兢兢业业,奋发工作,关爱学生,努力做好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对我的教育、赋予我的关怀、给予我的感动播撒给更多的学生,身体力行地去影响他们,培育出更多胸怀坚定理想信念、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复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