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声音]潘东宁: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应当好人生导师

基础医学院教授 潘东宁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统一,做好学生的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这既是对我教书育人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照立德树人这一标尺的自我检验。

  14年前,我作为博士研究生踏入复旦大学的校门。那一刻除了兴奋,更多的却是迷茫和忐忑。我很幸运成长的一路上有名师指引,我的两位导师当年虽已分别年过古稀和花甲,但依然满腔热忱、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与热忱,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于学生成长的关怀与指导,让我懂得教师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是能在学生成长时树立表率,在学生困惑时指引方向,在学生无助时付出辛苦,在学生挫败时承担责任的人生导师。

  2015年,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再次回到了复旦。在重新踏入校门的一刻,我的心情同14年前入学时一样,兴奋又忐忑。能成为复旦的教师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但能否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却成了我内心对自己的疑问。

  习总书记说好老师应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在我看来,身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我们对学生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在与他们共处的时时刻刻,我们在工作中的勤奋努力,我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我们对学生的点滴帮助和教诲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迹。我现在每天至少要在实验室工作10小时,在学生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里我总是能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我总会在生活起居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我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感染他们,使他们尽快适应实验室的工作节奏。

  好老师应该能为学生“启明心智”

  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作为教育的传递者,我要做到时刻勤勉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不仅是让我自己做出更好的工作,更是为了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

  好老师应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当今社会思潮纷杂,即使象牙塔中的学生,也时时感受到社会冲击的压力。我愿意与他们促膝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认识世界格局与发展形势,充分意识到我们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支持他们脚踏实地地去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忘初心,不悔坚守,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