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声音]潘孝楠:做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工组长、辅导员 潘孝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怎样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通过拓展渠道了解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中产生的数据可以成为我们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比如一卡通的数据、学生图书借阅的数据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另一个渠道就是新媒体。新媒体讲究用户思维,网络思政工作也要有明确的用户思维:青年在关心什么?青年群体中流行什么?青年有哪些诉求?我们可以通过对校园微信数据的全面搜集和分析来把握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求。在此基础上,运用智能分析手段,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二是通过提升服务凝聚学生。学生的覆盖率和参与度决定了网络思政教育的能力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更精准有效的服务把学生凝聚到网络思政平台上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品不能只单一强调传播次数指标,更需要去考虑它的价值指标、用户的接受指标。我们需要研究怎样的文章受欢迎,同样也要去关注什么样特质的文章容易被读者收藏、点赞、转发。既要鼓励大平台多创作有口碑易传播的大文章,也要引导班级、社团等小平台多发有内涵易接受的小文章。通过传播的过程影响学生、凝聚学生,通过文章的思想内涵赢得学生。

  三是通过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新媒体语境下,青年更喜欢“轻阅读”,我们就要学会用网络语言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青年熟悉和喜爱的话语来讲述宏大叙事,在庞大的信息流中抓住青年学生的眼球。我们可以寻找大政方针的“复旦落点”,将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政策和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政治叙事”转换成“生活叙事”,把“国家话语”转化成“生活话语”,用生动的案例让青年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紧密相连。通过数据我们还发现身边的人和事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如学校官微的一篇《“窗口”里的复旦白衣天使|把健康交给他们》就获得了超过十万人次的超高阅读数。我们要强化榜样人物对于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用身边人的实例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