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认真学习研究贯彻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

  20171023日下午,我院在光华楼西主楼501室举办了“认真学习研究贯彻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新矛盾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判断,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高国希教授、肖巍教授、杜艳华教授、马拥军教授、董雅华教授、肖存良副教授、高建昆副教授,学院青年教师张奇峰老师、宋道雷老师、沈冰清老师等作了主题发言。副院长吴海江教授主持会议,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首批全国重点马院,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与理论优势,深入学习研究并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肖巍教授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现实的供需关系。当今社会主要矛盾是对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升级,其实质是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由经济领域拓展至民主、法治、民生等领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拥军教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阐释: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物质生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实际已经解决,但是“五位一体”中文化层面需要的满足更为复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概括为五个方面,经济、文化、生态等需要之间的内部矛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当前仅仅从宏观层面讲五个方面的需要还不够,还需要注重微观层面低级需要的自我扩张及其压缩高级需要矛盾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内涵需要进行更为清晰的界定。从新时代的延展性视角来看,深化研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内部矛盾与联系,有助于提升现阶段的发展与后续发展的衔接性。讲清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将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以形成有机的理论体系。

  高国希教授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财富集中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治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物质财富作为主要任务,特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仍滞后于社会物质生产,文化、法治等其它方面也需要实现协调、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新时代主要矛盾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的需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平衡以及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如何看待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标准等问题。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内涵丰富而深刻,强调了经济发展之后加快其它领域的改革。

  杜艳华教授提出,党中央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定位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主要解决改革开放进程中共同富裕与不协调发展的问题。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在实现富裕之后,新时代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社会主义自身目标要求的定位,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基于基本国情的分析,需要对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容许经济分化的继续扩大。三是社会主要矛盾定位之后,怎样解决矛盾是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特别是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未来中国最大的考验。作为更长远的目标,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方向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对策。

  董雅华教授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时、准确、明智,具有重大意义。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敏锐地抓住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的变化,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与方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意义,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本质。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二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充分体现了历史阶段性特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更加鼓舞人心。作为社会主义历史长河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前期阶段历史方位的更高阶段的定位,需要对新时代的历史延续性作出更为充分的阐释。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手段加以解决。

  张奇峰老师提出,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从世界史视角对当前中国的重新认识,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理解。二是不平衡一方面体现为生产关系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产品分配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不充分体现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结构发展还不够充分。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时代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以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需要作出进一步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体现在文化自信上,而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历史而言根植于近代以来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就其理想而言是超越西方民族的中华文明的秩序关怀。

  沈冰清老师从“中国方案”的视角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探讨。十九大报告提出为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将中国的发展经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个视角来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大国崛起与国家内部发展的有机统一。党的十九大立足于全球视野,从中国走向全球体系的过程中理解中国方案,指明了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逐渐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成功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方案也需要作出历史性的阐述。中国方案具有两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既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二是始终考虑政治发展的阶段,中国方案体现了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同一历史时期解决问题方式的差异。相较于早发现代化国家对世界发展的意义,中国方案坚持平等对话与协商,突出强调了在坚持多样性基础上寻找自身的发展道路。

  宋道雷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兴趣与教学经验,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作为新时代的执政主体发生了重要变化,新时代伟大工程的建设涵盖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等内容。中国共产党向使命型的政党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执政党向引领民族复兴政党的转变,二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三是十九大报告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格权”等概念的提出,强调了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落实到人的概念。四是从中国到人类的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支撑起伟大工程建设等全部内容。关于如何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可以通过引领新的物权结构、党建引领群体结构、新的交往结构、新的需求结构等四个方面进行破解。

  肖存良副教授认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从满足于需求角度而非满足欲求来讲。对新时代概念的阐释,一是从时间来理解,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1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安排逻辑更为清晰。二是从逻辑来看,新时代从治国理政角度来谈,回首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可以看到以治党为切入口,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变化,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和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内在结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加强了党的领导能力建设。

  高建昆副教授通过梳理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文献,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总结为五大类别: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始终没有变。二是主要矛盾始终没有变,但是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与表现。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为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七大方面: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政治需要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协调,公平与效率矛盾等。四是侧重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与其他矛盾的关系。五是侧重社会具体领域的主要矛盾和分析。高老师主要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角度对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体现。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特征。生产力方面,人们对物质生活需要提出更高要求。生产关系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政治生活民主化、法治化等需要提升。因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问题表现比较充分。为解决主要矛盾,新时代发展的任务从人与自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解决。

  吴海江教授对“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作了三个方面的阐述:第一,要从三个三十年的历史大逻辑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毛泽东时代以政治促经济到邓小平时代以经济发展表明政治合法性,再到“新时代”的“新思想”,如果从原理的角度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无疑是“新思想”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第二,新时代与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互为前提、相互规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为新时代的各项工作提出了理论基础和思维范式,另一方面也为新矛盾的对策性回答作了宏观叙事上的铺垫。第三,十九大报告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在回应时代的呼唤中作出更进一步的阐释,理论只有回应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创新和发展。

  本次研讨会作为学院教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研讨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邮编:200433Email:dangxiao@fudan.edu.cn
  电话:021-65643223021-65643221传真:021-6564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