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该书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为大背景,通过回顾和解读我们党在历次重大历史关头推出的重要文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此为主线,描摹出一幅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探寻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成功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线图。全书视角新颖,内容精练,信息丰富,叙述流畅,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对广大党员干部理解和思考中国道路很有帮助。 该书列入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第七批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 刘金田 道路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热议的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从何而来?如何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对这些问题,人们尚未达成共识,还有不少模糊认识。有鉴于此,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课题组,撰写出《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以下简称《中国道路》)一书,通过文献解读的视角,破译出中国道路的“密码”,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的特点,择其要者,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了充分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对这条道路,中国人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应该对这条道路作出诠释,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正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中国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道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理论文献电视片脚本改编而成的《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思想历程》,第二部分是《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具体而言,第一部分集中地向人们展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如何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第二部分则通过解读一篇篇重要文献的背景、内容和价值,展示了在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中国道路》理直气壮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道路,怎样继续走好中国道路”这个重大问题,读后能够给人以思想,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 第二,具有鲜明的文献特色。中国道路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中国道路》,充分发挥其编辑和研究党的文献的优势,紧紧抓住建党90年以来的重要文献,并以文献的深入解读为线索,全面展示我们党90年来探索、开辟、形成、发展的一条波澜壮阔的道路,深刻地反映了9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深刻地反映了90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重要思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道路,深刻地反映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党开辟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文献的角度来解读中国道路,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深邃的思想性,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史论结合的写作风格。《中国道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反映了中国道路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此同时,用选择、奠基、开辟、突破、发展这五个部分,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探索和发现提炼出来,环环相扣,层层出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清晰地梳理出我们党思想发展的脉络和主线。通过这种方式,既从“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要找到正确的道路,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从“论”的角度生动地回答了我们党在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是怎样孕育和开辟了中国道路。通过这两个方面,有力地说明了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及其重要意义。此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为载体,把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史实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既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也进一步增加了可读性。 总之,《中国道路》主题突出,特点鲜明,宏观而不空洞,实际而不琐碎,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结合,对于人们理解和思考中国道路的发展历程、中国道路的实质和内涵,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本正面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佳作,也是一本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史和理论教育的好教材。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本文原载《人民日报》)【书评】解读中国道路的“密码”
——读《中国道路》